第二百零九节 满桂临危担大任(第2/3页)

满桂也知道这样等下去是坐以待毙,乱军的数量只会越来越大,哪怕是他们一次进攻不能得手,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司盐城不是什么大城,一丈多高的城墙能防一防盗贼,但是对乱军来说就不值一提了,两千多卫军对付三五千乱军满桂也有把握,但是上万甚至几万乱军呢?

满桂很清楚,守下去的结果就是一个,全军覆没,除非北边山西军能够及时赶到。

但是据他所了解到的情形,山西军南下前锋甚至还没有到平阳,这种速度,到安邑,只怕自己尸首都被野狗啃得只剩下几根骨头了。

求援蒲州那边?

意义不大,那边也只剩下两部一千余人,守蒲州都是捉襟见肘,真要遇上乱军主力,一样只有送命的份儿。

还有就是求援于周边了。

但是周边都太远了。

最近的是平阳卫。

但平阳卫和蒲州所一样,早就被山西镇补充抽调一空了,原本五个营卫军,两营被山西镇抽走,剩下三营中有一营原本分散驻扎在永和、吉州和河津,河津那一部在乱军渡河时就溃灭了,剩下残部现在还在守着吉州和永和。

剩下两营兵力,一营原本在守御绛州,但现在看来绛州沦陷,这一营估计也凶多吉少,另一营在驻扎在临汾,要让这一营出来,那比登天还难,平阳府也不会答应。

除开平阳卫就只有宁山卫和潞州卫了。

潞州卫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宁山卫也不近,但死马当活马医,满桂已经向宁山卫求援了,能不能来救,或者说来不来得及,就只有看老天爷了。

再有就是要跨省了,陕西的潼关卫,河南的弘农卫。

河南的弘农卫是最近的,就在平陆隔河相望的陕州,但满桂却知道河南卫军战斗力应该是北五省中卫军体系最差的,比陕西都司的卫军还糟糕,指望弘农卫的卫军,还不如招募本地民壮来得踏实。

除了弘农卫,就是陕西的潼关卫了。

潼关卫也略远,比蒲州所的卫军更远一些,如果要过来增援,需要走风陵渡过河,距离算下来就不近了。

潼关卫也只驻有一营兵,比起蒲州所一个所兵力尚且不及,这也说明陕西都司卫所驻军的单薄。

不过潼关卫这一营兵的战斗力却不弱,千总赵千山弓马娴熟,悍勇狡狯,所以谢震业才将其放在这里驻防,也就是看好这个家伙。

要让潼关卫出兵越过黄河来增援自己这里就太难了,不说陕西都司不会答应,就算是赵千山真的有心来援,距离这么远,还要过黄河,赵千山再是勇猛好战,恐怕也不敢如此胆大妄为。

不过满桂还是派出了信使前往潼关和弘农,不管有枣没枣打一杆子,万一能来呢?

“大人,都转运盐使司衙门来人了。”曹二又进来了,鬼头鬼脑地道:“看样子是有些发慌着急了,之前喊他们早些做准备,把仓盐和盐课银子转移到泽州那边去,他们不肯,这下可好,想转移都来不及了,这会子来找我们有个屁用,还不如发给兄弟们算了,……”

“混账!”满桂叱骂了一声,这等话传出去,还不得被人视为和乱军有勾结呢,“还不滚出去请他们进来,对了,是谁来的?”

“是同知和一名判官。”曹二回答道。

大周都转运盐使司各地设置不同,一般是设运盐使一人,从三品,同知一人,从四品,副使一人,从五品,判官若干,从六品,还有经历、知事,但这些官员上边还有一个巡盐御史,才是真正执掌大权的,运盐使都只是负责执行的二把手。

同知和副使一般不同时设,而是二选一,有同知一般就没有副使,没有同知则设副使,协助运盐使执行具体事务。

不过河东、陕西运盐使司衙门的巡盐御史早就回京去了,走了快三个月了,尚未回来,具体负责的就是运盐使这位名义上的一把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