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双生(第2/3页)

实际上,程婉蕴基本天天把添银叫过来问弘晳读书的情况,得出的结果就是这孩子太自律又太要强了,很像卷王太子爷小时候——传说太子爷十三岁之前的学业,都是康熙亲自盯着的,对他可谓是孳孳在念,面命耳提。程婉蕴之前就听太子爷说过他之前念书:“不得一日暇逸”,授课师傅每天讲授的内容要当日就能背诵,且还要能“复讲”,达到精熟贯通才行,于是弘晳也是这个样,每天背一百二十遍,若这KPI达不成,少一遍都睡不着。

关键是,他除了四书五经,他还喜欢算学和天文,这里有一半是程婉蕴的锅,因为她之前不是得了个望远镜么,刚到手很是兴起,天天拿在手里把玩看星星,被弘晳瞧见了就不得了了,很快那望远镜就被弘晳磨去了,而太子爷又是个宠娃的,他居然跟康熙请旨,在讨源书屋背后的小山包上建了个观星台,专门给弘晳看星星,顺道还把前钦天监监正、已退休在家养老的徐日升(清朝历任钦天监监正几乎都是外籍传教士)请了过来给弘晳讲解天象与节气。

康熙对此是很支持的,因为满汉在天文的观测方法上逊色于西洋人,大清的“天命”掌握在传教士手里已经很久了,之前他让三阿哥胤祉编修历书的缘故也是为此,但皇子阿哥里对天文有兴致且有深刻认知实在有限,最终绘制出来的天文图还是离不开南怀仁、洪若翰等诸多教士的努力。

若弘晳能将大清的“天命”握在爱新觉罗的手里,康熙自然是乐见其成的,毕竟这孩子是庶出的次子,以后不需要肩负江山大业,学这些东西不算荒废学业。

于是,弘晳如今在专业科研人员(传教士)的指导下手绘的观星日志都有一箱子了。

更别提,他现在同步在学的还有骑射、摔跤、围棋、画艺与古琴。

放在后世,就是这孩子除了正经上学,还报了六个兴趣班。

程婉蕴咸鱼式震惊!

但太子爷却觉得很正常,除了算学和天文是弘晳额外喜欢的,弘暄也是这个配置标准,应该说,皇家的孩子几乎都是这样的标准,只是具体学的东西按照各自的兴趣有所调整,比如弘暄的音乐课学的就是排箫和埙。

弘晳换了衣服又急匆匆出来,将自己小书包里的笔墨纸砚都拿了出来,还给程婉蕴展示了他今儿得了师傅夸奖的大字,骄傲得有些臭屁地说:“师傅一个字都没有圈起来!”

程婉蕴接过来一瞅,字的确是写得挺好,就是那描红本上怎么还画了咪咪和旺财?她笑骂道:“你这孩子,上课开小差了吧?怎么还在书上画这些,若是叫你阿玛瞧见了,可有你好果子吃。”

弘晳脸有些红,连忙又将一堆东西都揽到怀里:“师傅今儿讲的我都会背了……”

程婉蕴白他一眼,弘晳小时候老成懂事,还有些呆呆的,长大了这性子却似乎更活泛了,虽然思绪还是这样跳脱,有时候不好好听课,常被太子爷训斥,但每每考他经义,他又能答得上来,就很气人。

这个年纪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主意识,真的难管了许多,但比起弘晳的变化,弘暄似乎依然是温温和和、安安静静的,进来也没说几句话,程婉蕴便将目光转向他,温和地问他:“今年格外热,我让青杏给你屋子里铺了青玉做的凉席,青玉性凉,就是久卧也不会生温,夏日里睡着最是舒适。我听说你这几日热得胃口都减了,以后有什么不足的,不要自己憋着,只管过来和程额娘说,知道了吗?小时候我还替你换过尿片子呢,不要和程额娘见外了。”

弘暄原本听到前面心里又酸又暖,结果那点酸涩之意还没胀到眼底,就听见“给你换过尿片子”这句,于是酸涩立即化作了满满的羞赧,尤其对上弘晳那好奇打量的眼神,弘暄更忍不住了,低头蚊呐般道谢:“程额娘不必为了我操心,如今您正是要好生保养的时候,这点小事哪里还值得来烦难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