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北方日化厂曾经拥有一支很强劲的研发队伍, 自建厂以来,研发出数十种“市优”、“部优”产品。

可是,随着厂子效益越来越差, 技术员和工程师们退休的退休, 出走的出走, 能顶用的研发人才早已所剩无几。

科研能力是产品创新和升级的基础,所以, 厂里刚因儿童牙膏大卖, 而缓上一口气,就立马着手安排研发人员的招聘工作了。

人事科准备在包括清华和化工学院在内的五所高校中,举办专场招聘会。

这是狄思科第一次带队去高校招聘,他只想中规中矩地完成这次招聘任务,没想到刚来到第一站, 就被“狄思科化工学院后援会”给了一个大惊喜。

人事科长望着那条在春风中张扬摇曳的横幅,忍不住竖起一个大拇指感慨:“狄厂长,您这人气可真高啊!太牛了!我组织过好多场招聘宣讲会,还从没被人这样大张旗鼓地欢迎过呢!”

“……”狄思科不太确定地问, “这横幅不会是咱们厂里安排的吧?”

“不是不是, 那哪能啊!”肖科长连忙洗清嫌疑,“要是厂里来安排的话, 一条横幅根本不够,必须要多安排几条。”

狄思科:“……”

好吧,想想厂区里随处可见的标语横幅,老肖这话的可信度还挺高的。

不是厂里安排的,难道是他媳妇准备的惊喜?

可是于童最近正忙着电影宣传的工作, 应该没工夫给他这个排面吧?

这种浮夸风也不太像于总的风格。

肖科长凑趣说:“化工学院的同学们挺热情的,今天的招聘一定能来个开门红!”

同学们确实热情。

此时, 举办宣讲会的阶梯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学生。

因着座位不够用,连过道台阶和教室后排空地都挤着不少人。

顾小菲在拥挤的教室中环视一圈,忍不住抱怨:“今天这个宣讲会怎么来了这么多人?”

吕蒙叹道:“再有三个月就要毕业了,大多数人都得自己联系单位,有企业来学校做宣讲,大家都来听听不是正常的嘛。”

他们这一届学生不知是幸运还是倒霉。

近几年早有风声要进行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已经在清华和上海交大等几所高校做了试点。

大部分毕业生都要自主择业。

化工学院的学生们原以为这样的改革落不到他们头上,结果今年开学,就听说北京市的好几所高校都加入了改革试点行列,其中就有他们化工学院。

而且每所试点学校的分配方式还是不同的。

有的学校是半包形式,也就是一部分学生由上级主管部门包分配,另一部分由学校做主。

有的学校是完全由学校做主,根据社会需要和毕业生的情况,提出建议分配计划,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执行。

还有的学校像高考填报志愿一样,让学生根据各单位的招收条件,自己填报志愿,经过学校推荐,用人单位考核以后,择优录取。

化工学院采用的就是最后一种形式。

每个毕业生都可以在第一轮填报三个心仪的单位,经过学校推荐后,再参加志愿单位的考核。

自己选择工作单位,算是给了毕业生们很大的自主权。

可是填报志愿的风险也是很高的。

好单位人人都想去,要是填报了热门单位,很有可能会落选,浪费一个志愿机会。

要是选了无人问津的冷衙门,又要担心发展前景和待遇问题。

所以,有门路的毕业生已经发动父母亲戚的人脉资源,自己联系工作单位了。

而像他们这样家境普通,没什么人脉的学生,对各大单位的情况都不甚了解,就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学校为他们安排的几场企业宣讲会上。

顾小菲向旁边侧了侧身子,给过道里的同学让了点位置,又嘀咕道:“上周炼油厂和食品公司来学校招聘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多人。这北方日化厂的条件,不至于比炼油厂和食品公司还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