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考试(第2/4页)

虞云澜乃是紫霄阁首,自然不好当着对方的面,商量如何如何,倒也不是怕对方告密,只是避免尴尬。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之人,关键看你怎么用,这是驭人之道。当然,由此可见,科考改革的阻力也是巨大的……”

方锐微微皱眉,不过,旋即又是舒展:“一般情况下,这必然要经过一场长期博弈,可如今么,有了香火神道,倒是不妨步子迈得稍大一些。”

改革的本质,其实是让既得利益团体割肉,让出权力,分给其他阶层。

一国建立初期,利益划分尚未饱和,这时才是改革的好时机,相对简单,越往后难度越大。

到了王朝中后期,改革就必须流血了。

‘南虞初建,目前,改革难度还是相对较小的,但,具体施行也是困难重重。’

‘不过,改革还有一种方式,将蛋糕做大,补偿改革中利益受损者,比如:向外扩张等。’

‘而如今,我的香火神道体系,就是一块大蛋糕,完全可以辅助科考改革推行。’

方锐看得明白:香火神灵体系、科考两个策略,彼此可以相辅相成,前者需要后者人才,后者可借助前者施行。

“主上的意思,是进行嘉奖,对科考出身,以及有声望的官员,许诺死后成为香火神灵?”

李曌凤眸一眯:“如此,就让科考有了巨大吸引,对官员也是一个震慑,生前受到朝廷管辖,死后也要受到辖制,更能让官员心有敬畏,克制自己的欲望。”

“可以预见的,将来,南虞官场风气必将为之一清。”

这自然是大好事。

并且,利诱大多数人倒戈,科考改革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紫霄阁之人不配合,也不妨事了。

“不错。不过,此事暂且不要透露出去,选择一个恰当时机是其一,另外,也是进行一次筛选。”

方锐忽而玩味一笑:“这次科考的试卷,就由我来出题吧!”

……

随着科考日期临近,建业城中,暗流涌动。

不少大臣仍打着扼杀科考的想法,以诡祸为由,奏折不断。

当然,他们也知道,到了如今这个地步,第一届科考势在必行,但也无妨,只要不出现第二届、第三届,那便是胜利。

也有支持科考的臣子,不过,最近也在考题上与李曌闹了分歧。

李曌突然宣布,不用继续出题了,让这些人下意识以为,李曌已经在以往试题中,选中了一份。

顿时,他们一阵庆祝,认为这是名教的胜利。

如此种种,时刻牵动着城中考生的心弦,不过,这些考生只是被影响下时代的一粒尘埃,暂时只能仰望那些大佬搅动风云。

……

听风楼,一间包房。

有三五书生汇聚。

其中之一,名为姜琛,之前,方锐、虞云澜游玄武湖时,曾有过一面之缘。

“王兄、李兄,都来了啊!”

被称作‘王兄’之人,名为王充,乃是之前游玄武湖结识,事后相聊投机、相见恨晚,引为知己。

被称作‘李兄’之人,名为李世文,乃是建业城土著,大虞遗老,在一场诗会上与姜琛认识。

——在这个世道,三字姓名可是了不得,中间一字,代表着辈分。

只有官宦世家,拥有极高社会地位的家族,另开一脉传承十代后,才能在名中,增加辈分。

当然,也有自夸自大、装裱门面者,不过,在旁人眼中,多为笑话。

李世文见姜琛、王充二人有才,有意结交,邀请来此;姜琛、王充二人,则是想要打听些消息。

故而,一拍即合,这才有了此场聚会。

“听风楼的板鸭,可是一绝,非常不错,姜兄、王兄,都来尝尝。”李世文邀请道。

“多谢李兄,破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