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渐乱(第3/4页)

方锐有仇必报,有恩必还,这不假。可恩情,也分大恩、小恩。

说到底,枣槐叔一家,也不过在宋大山一事上说了句话的情分……为此,他接济些粮食,就是极限。

再多,就过度了。

方锐不是圣母,不可能普度众生。有些事情,强行去做,是给自己添麻烦,对枣槐叔家也不好。

虽然枣槐叔家不太可能是忘恩负义的人,可真要大包大揽,一切安排好,再养出惯性。

人心易变,恩大成仇、升米恩,斗米仇,谁又说得准呢?

‘人啊,除了夫妻至亲,还是保持一定距离的好,给自己退路,也是给别人余地。’方锐暗道。

“希望如此,能如锐哥儿你说的那般,躲过去吧!”

枣槐叔苦笑着起身:“那行,谢过锐哥儿了,我这就走了……”

“还有,锐哥儿,你家对我家的恩情,我记着……谢过了!”

他不是个习惯将恩情‘诉诸于口’这次,可这次,可能一去无回,再无相见,这句道谢已经是仅能做的了。

“枣槐叔,等下!”

方锐突然叫住枣槐叔,去了里屋,很快手中拿着个麻布袋返回:“这是二十斤麦糠。还是那句话:就当借的,等年景好了,再还就是!”

不是他不舍得更多,而是:二十斤麦糠,就是极限,再多,就不是帮人,而是害人了。

“锐哥儿,我……”枣槐叔还想说什么。

“收下吧!”

方锐将麻布袋交到枣槐叔的手中,按住,恳切道:“枣槐叔,别的我就不多说什么了,一路平安。”

“只有一点:如果要出城,就尽快!否则,迟则生变……拖延久了,出城恐怕都不容易了。”

枣槐叔最终还是收下了,走之前,硬是磕了个头,方锐拦都拦不住,说是替阿槐磕的。

……

枣槐叔将方锐的话听进去了,出去后,对众人稍作转述,就带着祥林嫂回屋去收拾东西,行动果断。

不多时后,外面就传来吱吱呀呀的声音。

方锐来到窗前,看到:柳树胡同的不少人家,已经行动起来了,带着被褥、锅碗瓢盆……拖家带口离开,有条件的推着个独轮小木车,没条件的就肩抗手提。

其中有很多熟悉的人家,如枣槐叔家、福泉叔家、白石叔家……

方锐想了下,出门,去送了送。

“锐哥儿,多谢你的消息了!”

“一路平安!”

“白石家也出城啊?结个伴不?”

……

此时,不管是谁,只要路过的,基本都会相互打个招呼,一团和气。

‘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用在这里或许不太恰当,但也有那么两三分意思——这一去,对许多人来说就是永别,在这般背景下,往日邻里间的磕磕绊绊,一些矛盾,都不算什么了,也都不在乎了。

当然,也有人家没走,如长林叔家,这时,就在方锐不远处看着,对来往路过的人打招呼、告别,说句吉利话。

“长林叔,你家不出城么?”方锐问道。

“嗨,我家不比枣槐家他们,只有那一个儿子,还在第一波剿贼官军中……锐哥儿,你知道的……”

“说不准,太平贼打进来,还能看到我家大娃一眼……只要看到一眼,就是死了合眼,我都满足哩!哈哈!哈哈!”

长林叔明明在笑,听着却更像是在哭:“所以,出城是赌命,留在城中也是赌命,我还想着能看到一眼我家大娃,就没心思来回折腾啦!”

“不只是我家,你满堂叔家也一样……”

“这样啊!”

方锐想起了自家老爹,心有戚戚,宽慰道:“是这个理儿,说不定,你家大娃、还有我爹他们,就跟着太平贼回来了。”

“再者,长林叔,你家不还有两个女儿吗?将来招个倒插门的,也能承继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