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塞北变汪洋泽国(第2/4页)

罗旋摇摇头:“王瑞瑞同志,你这个观念,恐怕就点不对了。

捐资捐物、用于抗洪救灾,我们厂又不图回报。在发放物资的同时,顺手在自家的专卖店门口,给我们厂增加一点点曝光度,这个是无可厚非的。

做好人好事可以不图回报,但如果能让这种事情,变成双方都能受益的好事的话。

这样一来,我相信社会上会涌现更多的、愿意做好人好事的企业。大家都纷纷效仿,群众们也能得到实惠,又何乐而不为呢?”

刚才自己和王瑞瑞之间的谈话,其实就是源自观念上的差异。

在她的认知当中,认为做好事是理所当然的,应该不图名、不图利才行。

可如果做好人好事,能够让付出的一方得到名,甚至是得到利。

这又有何不可?

老是让别人白白的付出,啥也得不到……长此以往,愿意争做好人好事的企业,必然就没那么大的积极性。

这种东西,没法做直观的对比。

但如果做好事,对于付出方来说,也能有所收获的话,将来涌现出更多愿意做好事的企业,这也是必然。

有主观能动性的去做,和勉勉强强去做,它们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那我也去买菜、买豆腐?”

黄萱问:“这一次采购的数量这么大,没有那么多豆腐票,我们怎么才能买的到?”

罗旋想了想,开口道:“王瑞瑞,你去第二百货公司找负责人王主任,请他联系‘减灾指挥部’,让指挥部给我们特批1万斤豆腐票,用于抗洪减灾。”

王瑞瑞一双凤眼圆睁:“1,1万斤豆腐?这么多?!”

在这个票据时代,买什么东西都是要票的。

即便是驼城这边盛产豆腐。

但驼城的居民每个月,他们每个人也只能分到1斤半的豆腐票。

王瑞瑞她不是城镇居民,因此没有资格领取每个月的【城镇居民定额豆腐票】。

但王瑞瑞在城里也是有亲戚的,城里人想吃一次豆腐,究竟有多么的不容易,王瑞瑞心里还是有数的。

所以当她听罗旋说,一次就要买1万斤豆腐的事,这个对于他来说不啻于是天文数字了。

“现在是特殊情况,不能用平常的规矩来衡量。”

罗旋解释道:“减灾指挥部,是综合了计划委、民政局、物资局,以及消防、民兵营这些部门的一个综合体。他们有权调用一应社会物资,去展开抗洪减灾工作。

整个驼城的豆腐店,没有50家,至少也有30家。做出1万斤豆腐对于他们来说算什么?只不过是没有那个生产指标、他们不敢全力生产豆腐而已。”

“我们是属于爱心企业,拨出一笔专款,用来买豆腐无偿发放给受灾群众。”

罗旋推推有点畏难情绪的王瑞瑞,“快去吧!相信指挥部的领导,会大力支持咱们化妆品厂的工作的。”

等到王瑞瑞走远,黄萱问:“指挥部的领导,真能批给咱们1万斤豆腐的指标?”

“难说。”

罗旋微微一笑:“1万斤,确实数量有点大。但我们写申请的时候,肯定要写多一些。

如果我们开口只申请5000斤的话,指挥部的领导们,多半只会批给咱们3000斤,最大也就4000斤。”

黄萱点点头,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也就是说咱们开口要1万斤的指标,批不批准这么多,是指挥部领导的事情。

但我们申请数额一定要大一些,才有获得7,8000斤豆腐指标的可能。”

“是啊,兔子张口,不过就是讨要一根胡萝卜罢了。”

罗旋拉起黄萱就走:“如果咱们狮子大张口,别人总不会丢一根小胡萝卜过来,就把咱们打发了吧?但凡有一点点可能性,都得去争取。至于最终的结果,那就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