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准备建农机厂(第3/3页)

以至于在铸造工艺上,还稍显落后,成本也比较高。

刘富贵运用他那张三寸不烂之舌,将成本控制、工艺改进方面的建议,都一一汇报给在座的各位领导。

最终,

刘富贵下了结论:如果能够实现批量生产的话,整台打谷机的生产成本,还能下降23%-25%左右!

而手摇式脱粒机的生产成本,将控制在每一个生产小队,都能买得起10来8台的范围之内!

这个时期,一个地方要搞工业建设,其实在论证和规划上面,并不需要太严谨。

这是因为在这个时代,交通和信息都极其不发达。

像红星乡如果设立一个专门生产打谷机、脱粒机的小厂。

它立项的目标,就是局限于在附近几个县市销售。

这种小厂产品,从一开始就定位为“区域性产品”,根本就没有与全国性大厂产品竞争的那种想法。

而要想达到这个区域销售的目标,其实是非常容易做到的。

别忘了我国直到80年代末期,地方保护都还是非常普遍的。

当地为了保就业、保民生,保贷款不黄……有的是办法。

听取了刘富贵的详实汇报。

乡长和企业办主任,仔细思考了片刻,相继都点点头:毕竟红星乡里有现成的铁器社、木器社。

而且现在它们也有了生产打谷机、脱粒机的经验,还有现成的图纸。

按照乡长和企业办主任的想法:即便是向县里、地区申请不下来那么多建厂资金,将就现有的木器社和铁器社、铸造厂,稍微把这三个单位整合一下。

一家小小的农机厂,不就呼之欲出了吗?

哪怕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具备有竞争力,那也没多大的事情!

反正,也没怎么额外追加投资。

生产出来的100来台打谷机、1000台玉米脱粒机,就连红星乡自己都能将它消化掉。

不就是让各个生产队长,来乡公所里开个会的事情嘛!

在红星乡这一亩二分地上,这事儿,办起来容易!

但如果红星乡能够向县里、和地区申请到专项资金,能够把一家稍微上点规模的农机厂,给顺利建设起来的话……

那以后红星乡的经济,不就一下子能够取得跨越式的大发展吗?

想想都觉得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