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天师归来(第2/4页)

“写的不错,照旧十万字!”

“遵命。”

杨晋听到夸赞,欢天喜地的拿着典籍,回到洞府迫不及待的翻看。

此时。

同门已经知道杨晋获得大机缘,入了师祖的法眼,纷纷登门恭喜,想尽办法拉近关系。

通玄听闻此事,特意将杨晋洞府调到上等,又增加了灵石供应。

周易对这些事不闻不问,一心窝在藏经殿读春秋,每月末给杨晋一卷新典籍。

……

月升月落,春去秋来。

十年时间转瞬即逝。

这日清晨。

杨晋不知多少次,来到藏经殿外。

“师祖,这个月任务完成了。”

“嗯。”

周易神识扫过读后感,十万字里面注水三万,不过杨晋能坚持十年,已经出乎预料。

十年诵经,耽误了法力修行,如今方才突破炼气七层。

三十岁的炼气七层,比之当年玄立还要慢,在玄元宗弟子中排在末流。

“写不完,可以多延期几日,不用故意注水。”

周易稍稍提醒,照例取出典籍:“这册《真气还元注疏》,老规矩。”

杨晋面色微红,拿了典籍连忙离开。

拖拖拉拉一个半月后。

杨晋才回来归还典籍,好在写的十万字读后感,比之前质量好了许多,某些感悟之玄妙堪比金丹真君。

“继续!”

……

回到洞府。

杨晋将典籍放在桌上,抓紧时间修行法力。

本就资质寻常,诵经写读后感又耽搁了时间,修为已经远远落后同辈,再过些年就让“景”字辈弟子超过了。

这十年。

杨晋经历了人情冷暖。

同门从羡慕到鄙夷,从亲近到疏远。

一些不好听的言语,纵使是私下议论,时间久了次数多了声音大了,总会传入杨晋耳中。

他们不敢说老祖教导方式有错,只会说杨晋榆木脑袋,资质低劣。

修行结束。

杨晋翻开典籍,逐字逐句的诵读参悟,心有所感便记录下来。

读一遍,有百十个字的感悟。

读百遍,有四五千字的感悟。

读千遍,才写了一万来字的感悟,随着对典籍感悟愈深,所得就越来越少。

杨晋写十万字感悟,至少读十万遍,堪称一字一卷。

“悟道难,难于上青天!”

……

两个月后。

杨晋姗姗来迟,终于凑够了读后感。

周易取出新的典籍:“小杨子,坚持不住了就与贫道说,可不会强迫于你!”

“老祖……”

杨晋没有像十年前一样,坚定不移的答应,犹豫片刻拿着典籍离开。

周易看着杨晋落寞背影,摇头叹息。

“可惜可惜,元婴难成。”

“贫道选出来的这些道经,是八千年诵经所得菁华,每一卷都堪称绝妙。互相之间又无重复,坚持三十年,凝婴概率增长三成!”

东胜神洲的道经多如牛毛,连小小的玄元宗都有几万卷。

任何修士生前有所感悟,都可以写成典籍,流传后世,混在所有道经中供人挑选。

寻常修士诵读道经,只会选择感兴趣或者有用的典籍,然而也不是此类典籍的精华,运气好有些用,运气差碰上个野道士,反而有坏处。

周易从无数典籍中挑出来的几千册经书,乃悟道之绝佳选择。

每一本诵读十万遍,对道法领悟直指化神!

……

四个月后。

杨晋终于写完了感悟,寻了个傍晚时分,躲着同门来到藏经殿外。

周易没有说什么,答应指点故人之后,可不是做保姆。

下次杨晋过来,已经是一年后。

“师祖,兰庄有魔修作乱,我与同门去斩妖除魔了。”

“此事乃积累功德,不错。”

周易愈发的老态龙钟,身上散发浓郁的死气,仿佛行将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