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玩法(第2/3页)

还不如早点对华夏这里开放技术授权,再不济每年的专利费也能收一点不是?

否则把华夏这里的同行逼急了,信不信直接华强北走起,一分钱也不给你。

两相权衡,白川枫还是觉得直接开放技术来的划算。

顺便到时候说不定,还能捞一波好感呢。

而就目前而言,华夏的合资厂除了随身听,也生产收音机、录音机。

这三样产品都有为本土供货的特供版,它们的机身上印的汉字,说明书也是汉字。

原本考虑到华夏的消费水平,白川枫打算把收录音机的价格压在50元左右,随身听放在90元附近。

按照华夏此时的薪资水平,其实这已经够贵的了。

毕竟一个工人一个月的薪资,才能买一台收音机,真的非常昂贵了。

不过在白川电器上报了自己的定价时,却被物价局那里打了回来。

理由不是太贵,而是太便宜了。

同类产品,沪牌、吴牌收音机。最便宜的都是50元一台,好一点的能卖到120元。

再看看三洋和夏普这些进口产品,最便宜的是五百多,贵的是两千多。

这两相一对比,差距太明显了。

物价局之所以打回白川电器的定价,其实就是为了保护本土的企业发展。

白川电器的收音机比沪牌、吴牌可要先进太多了,它卖50元一台,谁还买本土产品啊。

所以没办法,一直到白川电器把收音机价格调高到150元,物价局那里才最终通过审核。

至于随身听,因为国内没有对标的产品。最终只能根据熊猫、牡丹、海燕等国产盒式录音机定价。

白川电器的随身听价格被固定在了200元左右,它依旧是进口品中最便宜的,但也是华夏国内最贵的。

不过比较戏剧性的是,从霓虹那里买一台原装进口的白川电器随身听,才125元左右。

地地道道本土生产的却高达200元,这一事实让白川枫都无奈的很。

但华夏的市场规则如此,他也只能遵守。

不过因为市场还没发展起来,白川枫暂时并不太在乎华夏那里的利润。

最关键的是因为有了华夏的强力辅助,以及夷洲那里的产能补充。

给海外供货的随身听,基本都由这两个地方提供。

至于霓虹本土剩下的产能,则满足自身的消化即可。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这还和老米的反倾销策略有关。

米国对霓虹这里的出口产品规定,其在北米市场的售价不能低于成本的百分之多少。

打个比方,一件产品的成本是100美元。那么它的售价至少是成本的150%,或者300%。

低于这个定价,那么你就有倾销的嫌疑。

现在华夏和夷洲那里生产的随身听成本只有霓虹本土的60%,那么我在北米的售价就可以按照华夏的生产成本来定了。

比如说原本100美元的成本,现在变成了60美元。那么它的150%或者300%,那就便宜了太多。

这就意味着白川电器的产品,在北米可以继续降价,而不违反米国商务部的规定。

所以有了华夏的这一步棋,白川电器不仅降低成本保住了利润,同时也保住了北米的市场。

双赢!并且还绕过了米国和霓虹之间的各种协议。

对于这个漏洞,米国那里也说不来什么。

毕竟你看看米国超市里货架上的随身听,它的底部一定印着,Made In CN。

亦或者是其他东南亚国家也说不定,想改变产地,那太容易了。

把华夏的零部件,拉到隔壁的棒子组装成成品,产地就变成了Made In Korea。

总之只要不放在日元暴涨的霓虹,生产成本降低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因为率先开创了这一玩法,白川电器从86年末以来,其利润已经在慢慢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