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恐怖如斯(第2/3页)

只不过事与愿违,银行放出的钱只有一少部分被用来消费,其他大多流入了股市。

而其实霓虹政府这么做,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内需,这也是广场协议里面的一部分约定。

米国要求其他四国降税、降息,以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干什么?当然是购买更多的米国产品。

但就像霓虹政府降息一样,很多期望往往事与愿违。

自从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和其他四国货币升值明显,美元也贬值了。

但米国的贸易逆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了。

这其中和各自产品此前的名声口碑相关,也和当初霓虹通产省做的调查有关。

就像之前说的霓虹和欧洲的产品之所以畅销米国,除了价格便宜,质量也是硬性条件之一。

因此虽然价格上涨了一些,但是愿意购买的人依旧很多。

另外,根据通产省当初所作的调查,只要日元没跌到1:180、1:170。

那么霓虹出口的两大支柱,汽车和电子产品就依旧保持着相当大的竞争力。

虽然日元升值出口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变高了,但是利润空间还在。

所以为了保留市场,霓虹企业不约而同的进行降价。

这是通过压缩自己的利润空间来换取市场,大不了就薄利多销,但市场万万不可有失。

而现在日元汇率还停留在1:190左右,论降价空间还有一些,因此霓虹企业还坚持的住。

于是见到没什么效果的米国才催着其他四国赶紧交作业,米国的财政赤字可是被国内各界口诛笔伐呢。

作为狗腿子的霓虹,比德意志听话多了。短短半年内连降两次利率,下调了整整100个基准点。

但是效果就像之前说的,内需拉动没多少,大部分都进了股市。

不过率先感受到凉意的制造业,已经在做其他打算。

毕竟出口份额虽然保持住了,但利润下跌了呀。

而想要提升利润涨价是不可能了,那就只能从成本上想办法。

……

四月早春,虽然天气还微微带着些许凉意。

但是鹏城这里的一处工业园区,早已陷入了热火朝天的境地。

不,这里还尚不能称之为工业园区,称它为一片工地才更恰当一点。

“白川先生您请看,从这一片区域往北总计3.32平方公里,全部被规划为南山科技园。

在您之前李家坡、米国、澳洲,哦对了,还有您的老家霓虹都有企业负责人在这里考察过。”

在乒乒乓乓敲击声包裹着的工地中,鹏城这里的工业园区领导,梁相正带着一群特殊来客视察这里的建设概况。

被众人围在中间的一位戴着安全帽的年轻人,正放目远眺尘土飞扬的工地神情感慨。

后世鼎鼎大名的南山科技工业园,被誉为华夏的硅谷,此刻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工地。

虽然此时已经很多区域在施工,但是大部分地方依旧是一片荒野。

裸露的土地、丛生的杂草、沟壑不平的地面上积攒着大小不一的水洼。

再把目光放远一点,周围大多数的建筑都比较老旧。即使是楼房也不过三四层,基本没有地标性的高楼大厦。

不过和老旧相比,也有很多新生的建筑正拔地而起,比如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梁先生,这里虽然不算发达,但这里的人很有精神。”

鹏城此时的景象给了白川枫很大的冲击,不过这个年代人们那独有的精气神也让他印象深刻。

而听了白川枫的称赞,梁相立马一拍胸脯。

“白川先生请放心,只要白川电器需要。等这里的第一栋车间落成,它就会为白川电器所用。”

对于这位普通话比他还标准的霓虹来客,梁相心里即使是好奇又万分陪着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