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德间书店(第2/3页)

结果本不富裕的朝日艺能新闻社更是雪上加霜,经营情况急剧恶化。

迫不得已竹井博友再次去求助出资人之一的务田光雄,而后者就把当时正在《读卖新闻》做记者的德间康快介绍给了他。

德间康快在竹井博友的口中是一位固执、强势,让人头疼的搭档。

但竹井博友又同样佩服他的正治立场,这位“固执”的德间桑是铁杆的反右翼人士。

偏偏《读卖新闻》的立场中间偏右,可想而知他在新闻社内部会遭受多大的非难。

这也是为什么务田光雄把他介绍给竹井博友的原因,《读卖新闻》内部可是都盼望着他走呢。

而从《读卖新闻》出走的德间康快,出乎意料的在朝日艺能新闻社干的不错。

会社的债权人、职员,以及客户都对他赞不绝口,新闻社的事务也处理的井井有条。

虽然朝日艺能新闻社情况还不是那么乐观,但至少大家都看到了希望。

后来在资本调整,准备重组公司时,大家一致建议由德间康快负责新公司的运营。

也就是从那时,竹井博友退居二线,只保留了自己的原始股份。

而朝日艺能新闻社也改名为了周刊朝日艺能出版社,再后来在67年又变成了德间书店。

所以竹井博友和德间康快都是德间书店的关键性人物,说他们是书店的创始人并不为过。

此外主导了德间书店的德间康快在经营上和竹井博友走了完全不同的路线,他的风格更加激进。

先是收购了MINORUPGON会社,改组成了德间音乐工业,开始从事唱片业活动。

后来又收购濒临倒闭的大映,并改组重建。

除了这些在报业上的扩张也没停下脚步,在70年代收购了业绩恶化的《东京时报》。

截至今天除了出版业,报业、映画、音乐等等都在德间书店的投资范围内。

老实说白川枫了解了德间书店的情况后,对这位德间桑还是颇为钦佩的。

一大把年纪了依旧斗志昂扬,终日于商场上驰骋不息。比起自己这位竹井师兄,可要有魄力的多。

不过竹井博友选择此刻进入不动产行业,不得不说眼光还是有的。就是希望以后泡沫来临的时候,不要太惨。

否则白川枫又要忙着替他接收资产了,就像现在一样。

办公室里,在竹井博友的介绍下,白川枫终于见到了这位德间康快桑。

深棕色的西服,头发梳的一丝不苟。虽然脸上皱纹密布,但是看起来依旧精神烁矍,尤其是那一对卧蚕眉尤为显眼。

见白川枫他们进来,德间康快起身,“白川桑的年轻令人惊讶,虽然这样说有些失礼,但是您看起来真像一个学生,了不得啊。”

最近关于白川枫的报道很多,作为从事新闻及出版业的德间康快,自然也对他有所了解。

所以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德间康快一眼就认出了他。

“德间桑客气了,您的事迹白川也早有耳闻。在这一点上,您才是晚辈仰望的对象。”

30年代末德间康快曾在真善美社担任过专务,没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出版社”。

而关于这个出版社的主旨,大抵可以用“战后文学”来概括。

所谓的战后的文学,就是反战、反军国主义、反右翼……

更具体的还有一系列的运动,只不过……莫谈国事~莫谈国事~

总之在那个年代,能高举这样的旗帜,需要莫大的勇气。

德间老爷子能活到今天,而没被沉入东京湾也是神奇。

所以尽管白川枫不怎么关心正治,但是对于这位,他心里也佩服的紧。

而德间康快听到白川枫的恭维,却是哈哈大笑。

“每一个人的少年时期总会充满正义感,在那个年代我只不过比周围人更清醒一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