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另辟蹊径(第3/3页)

今天也准备迈出那实质性的一步,正式制作实物芯片以便后续的产品验证。

“嶋桑最擅长的就是逻辑架构,只要框架没问题就不会大的损失。”

白川枫相对更乐观一点,至少嶋正利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了,没道理会有大的失误。

不过上百万美元的花费,确实够令人心疼的。

此前说过芯片流片时最大的开支就是掩膜费,其实单块掩膜板并不算离谱,大概两三万美金左右。

那么为什么会叠加到上百万美金呢,那是因为需要的掩膜板不止一块。

指甲盖大小的芯片里需要放上几万甚至数十万个晶体管,当然不可能单单这一块面积就能搞定。

电路是分多层光刻的,而每刻蚀一层电路就需要一块掩膜板。

按照现在的3微米工艺,SIC8081四万多个晶体管,至少也需要几十块掩膜板。

这样一累计就差不多百万美元了,再算上其他费用,超过百万美元妥妥的。

而芯片的流片生产,无论成功与否,这百多万美元都得花出去。

失败了就得再花一次钱,一次三四亿日元的费用,哪怕是白川枫也觉得心疼无比。

想想后世那些包含上亿、上百亿个晶体管的芯片,估计掩膜费都有上亿美元吧。

果然仅仅是这样的费用投入就会吓跑一大半的公司,还好现在还早。

芯片行业刚刚起步,SIC也不算落后太多,追赶的代价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如果等到后世,需要上亿美元的那一天,白川枫还真不一定能下定决心。

至于现在嘛,钱已经花出去了。

后面就等嶋正利他们带回第一批样品,进行逻辑验证了。

三月已经过半,四月遥遥在望,希望一切顺利吧。

米国那里,还有欧洲市场也需要尽早布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