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周遭是三俩聚在一起说话的贵胄们。

怕晒的当然不止姜佩兮, 来访的客人们大多都娇生惯养。倘若本身就没有骑马追猎的喜好,又年纪上来,自然是能安顿就安顿些。

越坐越困的姜佩兮捧起茶盏刚沾了口, 出自上郡的姚县君来和她搭话。

因在姚氏这辈里排行第九,故长辈与同龄多唤其“九娘”。

姚九娘是姚氏的旁支。

胥武十七年, 她嫁给吴中的陈郡公,成为陈姚夫人。

因陈氏为裴岫舅家, 两家来往也算密切。姜佩兮少时暂住阳翟, 常能和姚九娘碰见。

但因年岁相差, 两人算不上熟。

“小姜妹妹, 我们许久不见了。”

姜佩兮勉强打起精神,“九娘姐姐。”

“咱们上次见面,该是六年前?”

姜佩兮颔首,“对,天翮元年,江陵宴请世家时我们见过。”

姚九娘将对方打量一番, 不由赞叹:“六年已过, 小姜妹妹真是一点没变。”

“九娘姐姐也是。”

“我如今老了许多。吴中的大小事宜实在繁琐,太磋磨人了。”

感概自己青春不在后, 姚九娘将目光转向被嬷嬷抱着的孩子,“这就是小姜妹妹的孩子吧?”

“善儿, 这是姚姨姨。”姜佩兮教孩子喊人。

周善顺应叫人。

姚九娘应声后, 便从身后侍女那接过红匣盒递给善儿, “这是姚姨姨送你的见面礼。”

孩子乖巧道谢。

礼盒的出现,让姜佩兮知晓对方是有备而来。

假若于平日, 同在世家浸润里养出的小姜郡君会摆出姿态,从容地与对方说些闲话, 慢慢等人道出她此次筹备的意图。

可现在不是恰当的时机,姜佩兮已是熬着坐在这里。

她满心满眼都是等周朔回来,然后两人一起回去。

没有迂回的耐心,姜佩兮开门见山,“陈夫人特意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刚想夸孩子知礼,以赞美对方子嗣来拉近距离的姚九娘一愣。

“小姜妹妹这是从何说起?”她故作疑惑。

话到这儿,对方还这样做作的行为,弄得姜佩兮心生不喜,再出口时语气便冷淡下来,“既没事,我正好也准备走了,便不与陈夫人叙旧了。”

姚九娘并不觉难堪,只是笑道,“小姜妹妹还是这样爽直。”

回应她的唯有沉默。

姚九娘叹了口气,有些无奈,“我听说小姜妹妹两年前去过宁安,在那儿和王大郡君与王夫人见过面。”

姜佩兮抬眼看向对方,神色凉凉,“是。”

“不知小姜妹妹还记不记得,当初跟在王夫人身边的那个男孩儿。”

两年前的时间不算远。

但姜佩兮素来记性不好,很多隔远了的事她记不全,更有不少会记错。

不过那个跟在阿娜莎身边的男孩,姜佩兮忘不了他。比前世少活了八年的刘承,就是因救他而命丧宁安。

对上姚九娘的目光,不知其用意的姜佩兮沉默好半晌,才颔首表示记得。

终于等到对方回应的姚九娘松了口气。

她把话继续往下说去,“这男孩的家里,很想感谢小姜妹妹。只是他们不知该如何拜访你,才不至于太过冒昧。便转着关系托我来牵线,好向你说声谢。”

这番话说下来,姜佩兮推测出男孩家中应是富贵非常。

但她对见外人没什么兴趣,便出口婉拒道,“那孩子不是我救的,他家里也不用特意来谢我。真正救他的人已经死了,倘若他们真想感谢,就为那个侍卫上柱香吧。”

“那个侍卫是因小姜妹妹你的命令才去救人,他不过是奉命行事。”

没达到预期,姚九娘自不会放弃,“那孩子家里还是想拜见你,尤其是他父亲,想亲自向你道声谢。”

姚九娘的话姜佩兮听得不舒服。当初刘承因她一时口快而殒命,这是她心里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