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说来有些不好意思, 姜佩兮不知道前世周朔为什么给孩子定名为“善”。

世家取名排字辈。姜佩兮本名姜璃,姐姐姜琉,她们姜氏这辈从“玉”。

周朔这一辈从“月”, 朝成县公周朦,朝定县公周朓, 朝端县君周胭。

不过世家人口多,这些有“玉”有“月”的字当然是不够分的。

故而只有亲近主家的旁支才能用单字, 远支就只能取双字为名。

某种程度上来说, 孩子取名得靠点实力, 还得添些运气。

万一他们喜欢的字已经被用了, 或者已被谁家圈定了日后准备用的,前者只能放弃,后者就要拼一把在主家心中的地位。

前世周朔问她给孩子取什么名的时候,姜佩兮没觉得凭周朔能预先想好一个字,再到他们族里去争。

本着不给他任何压力的原则,姜佩兮说:“你到时候看那个字顺眼, 就选哪个。”

周善的名字, 就是这么糊里糊涂被定下的。

姜佩兮已经习惯了叫孩子这个名字,便做不到还像上辈子那般无所谓地让周朔去族里随意挑个顺眼的。

于是此刻周朔再和她商量孩子该叫什么的时候, 姜佩兮毫不犹豫选定了“善”。

她似乎笃定周朔会把事情办成。选定字后,姜佩兮问周朔什么时候去建兴。

周朔抱着孩子, 有些茫然:“为什么去建兴?”

“你不回族里商定吗?”

“我写封信回去就行。”他的口气很笃定。

不妙, 姜佩兮立刻意识到。

他这么肯定, 毫不担心没法从族里拿到这个字。那莫非当初孩子的名字,是他自己想好的?

“善, 这个字好吗?”姜佩兮问他。

“好。”

“好在哪?”她向今生的丈夫询问前世的他,给孩子取“善”为名的理由。

周朔沉默半晌, “《说文》有言:善,吉也。”

那为什么他不给孩子取名“周吉”?

姜佩兮默默想,直接叫岂不更吉?

周朔在为她选定的字寻找理由,像是拿着答案解释试题这么问的理由。

可惜后者的添注,无论编出多少美好的寓意,也终究寻不到当初的本心。

没拘泥于此,她潦草地将这种隐微的遗憾揭过。姜佩兮俯身亲吻襁褓中的孩子,他很好。

她的家是团圆的,完整的。

襁褓中的孩子总是麻烦的。因未亲手照料过婴儿时期的善儿,姜佩兮顺理成章地忘记了婴儿有多么闹腾。

善儿很黏她,明明还没到认人的时候。

孩子夜里本是交由嬷嬷和乳母照看,但他每每半夜醒后就啼哭不止,哭得嗓子哑了都哄不好。

但放到姜佩兮身边,由她握住孩子的手,再哼两句歌谣后,善儿就能止住哭。

开始还觉得是偶然,次数多了后,嬷嬷们已学会向她求助。

一来二去,为省些麻烦,孩子夜里就也放在姜佩兮身边。

孩子夜里哼唧的时候,多是饿了。

周朔起身把他抱出去,交给乳母,等喂好了再抱回来。

偶尔善儿也会不知耍什么脾气,大半夜吵嚷起来,姜佩兮哄不住,还被他哭得头疼。

周朔就把孩子抱出去哄,让她能清静些。

对于夜里还把婴儿放在身边,常夫人很不赞同。开始时,她劝诫周司簿,表明孩子会影响姜夫人修养。

从前很有主意,说一不二的周司簿无奈看向她:“常夫人帮我劝劝吧,我不敢劝。”

常夫人明白了窾要,转而劝姜夫人。

但姜夫人态度犹豫,言语支吾,最终只似叹非叹道:“还不知道我能陪他多久呢。”

常夫人不懂她的愁绪:“往后的日子长着呢。”

姜佩兮笑了笑没接话。

知道姜夫人已做了主,常夫人也不好再多说,只告诫她:“孩子亲近夫人,夫人疼惜归疼惜,但千万别自己上手抱。不然把孩子惯狠了,往后孩子只肯要夫人抱,夫人的身子可受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