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大明的科技之光(第2/2页)

而沈宏宇想要证明的,就是“电磁波”的存在!

其实,人的兴趣完全始于偶然,四年前的那个夏天,还在高中就读的的沈宏宇,在暑假时前往南华大学游学参观时,曾有幸听过麦克斯韦的演讲,他在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物理竞赛题目,要学生们用实验方法验证电磁波的存在,以验证他的理论。

“如果你们谁能证明它,南华大学的物理系的将会向你敞开大门!”

从那时起,沈宏宇就着手进行这方面研究,那一年,他18岁,正在读高二。

他的初衷很简单,就是进入南华大学,那是所有大明学生心中的最高圣殿。尽管那次游学后不久麦克斯韦因病去世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这方面的研究。后来他考进了省内的师范,学习的仍然是物理。学习的是物理教学。

两年前,在学校试验室里,沈宏宇用放电线圈做火花放电实验,偶然发现近旁未闭合的绝缘线圈中有电火花跳过,从那天起,他便敏锐地想到这可能是电磁共振。由此开始直到现在年,沈宏宇集中力量持续进行了有关电磁波特性的多方面实验。首先,他反复改变导体的形状、介质的种类、放电线圈与感应线圈之间的距离等,终于确认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一个未闭合电路连接在感应圈上作发射器,近旁再放一未闭合的回路作探测器,当感应圈产生火花放电时,探测器气隙间便有火花跳过。

数以千百次的试验,让沈宏宇确信他确认了电磁波的存在,在激动之余,他开始写起了论文,在狭窄的书房之中,看着桌子上的这篇论文稿件,沈宏宇的神情显得有些严肃,他又一次翻看着这篇论文,仔细核对了一遍又一遍之后,直到凌晨四点多的时候,他才自言自语道。

“现在,终于可以把它寄出去了。”

清晨,迎着清晨凉爽海风,一夜未眠的沈宏宇骑着自行车去学校的路上,在经过一个绿色的邮寄筒时,他从包中拿出一个大信封,最后一次核对了一遍上面的地址。

“南华市长安大道276号《自然》杂志社。”

将装有论文的信封,塞进邮筒的时候,沈宏宇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开,他就那样骑着自行车,坐在车座上的他从包里取出一包香烟,抽了一根烟,点着后,就那样默默的抽着烟,然后在那里等待着邮差的到来。

差不多半个小时后,邮差来了,看着邮差把那个大信封和其它信一起带走后,他才长松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