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不易(第2/3页)

人不能忘本,更不能做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事。

“领导,那么您今天让我们过来是……?”何骁忍不住问了一句,刚才宋援朝说了关于临时工的手续问题,难道现在的手续可以完善了?

“让你们来当然是有事的。”宋援朝笑了起来,他看着这兄弟两人,从刚才的交谈中他基本摸清楚了他们的脾气性格。

老二何伟性格沉稳,老三何骁较比哥哥更外向些,不过无论是老二还是老三都是不错的年轻人,身上没有那种不好的社会习气,何家的家教很好。

而且他们两个虽然正直却也不是懂世故,毕竟当过知青的人对于社会早就有过接触,人情世故也知道一二。

“呵呵,我听你们爸说你们打算去干个体户?”宋援朝看着他们笑问:“一个要去做小买卖,还有一个要去收废品?”

这话一出让何伟何骁兄弟有些尴尬,不过他们还是点了点头。

“能和我说说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宋援朝把目光投向了何伟问。

何伟迟疑下就说了起来,他告诉宋援朝自从一分厂回家后兄弟两个就没了工作,每天无所事事浪费时间,这样下去吃家里喝家里总不是个事,而且他们都是大人了,更不可能一辈子靠父母吧?

两人商量了下,觉得要给自己找一条路,这样下去不行。这两年回城的知青成为社会青年的不少,许多人没有工作。而且这两年的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社会上干个体的人也多了起来,有些没工作的人就干起了个体,其中有些还干的不错,虽说名声提起来不好听,可这钱却是实实在在挣到了。

既然人家能干,他们也能干。都是人,都是一个鼻子一张嘴,有手有脚的人。吃苦不怕,天天在家无所事事才难受。况且他们也想为家里减轻负担,让父母为他们放心。

就这样何伟琢磨着要做点小买卖,而何骁更有了收废品的想法。不过这都是在考虑之中,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呢。

“你打算做什么小买卖?”宋援朝问。

何伟回答道:“针头线脑或者服装什么的,现在做这些的比较多。我打听过了,南方的这些东西便宜又好卖,跑一趟运回来找个地方支个摊什么的。”

宋援朝微微点头,何伟的想法和初做个体的那些人想法差不多,这种想法不能不说不对,但是成功的概率只能说一半对一半。

先不说一个人从金陵到南方路途遥远,去了南方能不能找到好的货源也是一个问题。而且人生地不熟,现在外面三教九流人太多了,受骗上当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再加上这一路上小偷小摸的可也不少,一旦稍一疏忽身上的钱给摸走了可就血本无归了。

此外,就算这一切都解决了,顺利抵达,可还要担心回来一路上,就算安全回来,可进的那些货好销那些不好销你能绝对保证么?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这行的人要对市场有准确的把握是不容易的,弄不好把所有的钱买了一堆不好销的货回来却卖不出去,这不就欲哭无泪了么?

这样做买卖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尤其是刚刚入行的新手,真的能第一次就能赚到钱的简直凤毛麟角,除了最初也就是宋援朝帮罗阳刚开始搞服装的那会,或者有个老行家带着,又或者运气实在是太好瞎猫碰上死耗子这些情况,第一次搞能不亏本就很不错了。

而且做买卖要有本钱,何家只是普通家庭,家里五个孩子中两兄弟没工作,大姐是临时工,一个小妹还没分配,何茂勇的老婆又提前退了休,生活并不宽裕。

何伟要去南方进货这路费和本钱就是一个难题,他从来搞这些?去借么?又问谁借呢?这笔钱可不是小数,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进货量说不定来回折腾半天成本折进去都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