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2/3页)

曹师雄、曹师利、王高行、荀延年都是一愣,顿时也是面面相觑起来:

天雄军残部陆续南撤到阳口砦以上休整,王番身为士臣,初时也有挥斥方酋的意气,亲自梳理将卒,无意假手于人,但在察觉到竟然没有几名桐柏山卒撤到阳口砦以南,绝大多数桐柏山卒都留在朔州之后,他没有直接对外捅破这事,而是不动声色的又从岚州兵马都监司抽调几名老练吏员,负责对溃逃兵卒重新进行梳理。

几名年长州吏大多目光老辣,很快也看出这里面的蹊跷,这件事情随之也就传到郭仲熊、王高行、荀延年以及曹师雄等人的耳中。

不过,即便是刘世中、蔡元攸从郭仲熊这边得知事,在这个节骨眼上都无意在这事上做文章。

等到朝廷接受王番的举荐,任命曹师雄执掌西翼岚州的军政大权,还决定在清顺军的基础上,由曹家兄弟二人负责重建天雄军,实际上是迫于险峻的形势,同意曹师雄、曹师利比葛家更深层度的掌握重建后的天雄军。

朝廷既然对曹家兄弟二人都能如此破格、破例,那桐柏山卒在天雄军的编制之下聚守朔州,一下子也就不那么显眼了。

很多人甚至以为这是王家父子有意安排,乃是有用桐柏山卒对曹家兄弟进行制衡的用意,这也很是符合大越立朝以降的制衡之道。

然而,眼前这一幕是怎么回事?

难道一切跟众人猜想的完全不一样,王家实际上早就跟据守朔州的桐柏山众人闹翻了?

很快又有想到王番给朝廷的请功奏折里,完全没有提桐柏山众人啊。

王番的奏折,除非秘折,通常情况下都会请郭仲熊等人副签,显得这些都是岚州众人商议之意,因此王番上禀汴京的奏折,大多数时候都不是绝密。

以往很多人还以为王番刻意不提桐柏山众人的功绩,是另有深意,却没有人去想过王家父子竟然与桐柏山众人闹翻了?

怎么可能?

王禀落难桐柏山时,乃桐柏山人众尽力相救;王禀初至岚州也是桐柏山众人千里护随,乃至王禀在岚州第一次借粮谷事反击蔡系的压制,也是桐柏山在前冲锋陷阵。

王番出使赤扈归来,虽然得宠于官家面前,得任伐燕西路军监军使,但终究是孤家寡人一个,身边除了郑寿及朱沆父子等人,并无得力人手可用,最终也是将桐柏山众人招揽进监军使院。

天雄军残部得以从大同撤出,虽然大家都不否认朱沆的功绩,但同样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没有桐柏山众人相助,朱沆仅凭几名家将能做到这一步吗?

大家都预料到王禀此次归京,将入执政之列,也都不得不承认桐柏山众人在王禀复出之路所立的汗马功劳、所起的巨大作用,王家这就跟桐柏山众人闹翻了?

又或者楚山夜叉狐徐怀乃王孝成之子的传闻,并非是假的?

王家父子他们是看穿桐柏山众人的居心叵测,才与之分道扬镳的?

王禀不忍去看众人惊诧的反应,狼狈不堪地钻进车厢里,额头砰的一声撞到横木上也不自觉,伸手将车帘放下来,独自面对黑洞洞的车厢壁而坐。

朱沆抬头看了一眼铅灰色的苍穹,他知道王番当众喝斥燕小乙、沈镇恶是为何意,而看周遭众人的讶诧、惊疑神色,也知道王番的目的达成了。

他心里轻轻叹了一口气,走过去安抚的按了按震惊不已的燕小乙、沈镇恶二人的肩头,也没有说什么,便低头钻进车厢里。

卢雄、郑寿、吕文虎等人带着百余骑护送王禀、王番、朱沆、王萱等人车马渐行渐远,曹师雄、曹师利、荀延年、王高行等将臣也在诸多扈随的簇拥下各怀心思返回岚州而去。

送行的人群也渐散去,燕小乙、沈镇恶,还吃惊不已的坐在雪地里,他们完全搞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