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驻防与海盗(第2/3页)

北方渔民还是相对追求安逸生活的。

毕竟大平原那么多,产量那么高,风调雨顺的岁月里,日子过得不会太差。至于出海么,风险着实不低,况且海鱼价格也在缓步下跌,总体收入比起以往是有所下降的,除非捕到什么不得了的货色。

邵树德一边吃,一边想着心事。

真要大力发展渔业,还得指望南方。但南方是暖水海域,产量天然比不过冷水海域,这是个问题。

不过,这都是幸福的烦恼了。能走向海洋,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对一个大陆国家是十分困难的。无论南方北方,都要保留海洋产业的种子,同时发展,并行不悖,这才是正道。

……

八月初三,赤山浦码头上,人头攒动,旌旗蔽日。

一队又一队军士沿着踏板,跳上了摇晃不已的舰船。

他们的神色十分紧张,脸色惨白到了极点。即便是那些素有勇名的壮士,这会也在强撑着,不想被人看出他们有点晕船。

水手们则在甲板上如履平地。

港湾内已经算是风平浪静了,摇晃得并不剧烈,他们默默擦洗甲板,升帆挂索,调整帆桁,有条不紊。

有的水手甚至赤脚走在甲板上,大声吆喝,将一桶桶食水搬入底舱。

旱鸭子,他们见得多了。

骑射双绝的汉子,能在陆地上把他们欺负到死。但到了海上,一个个苦胆都快吐出来了,他们能轻易玩死这些勇士。

术业有专攻,不得不服。

“海盗们聚集的化外城市,暂时不要轻举妄动。”邵树德喊来了平海军军使、为大夏服务了半辈子的老将赵宗诲,轻声说道:“渤海商社不会多管闲事,你们也给我忍住了。”

“遵旨。”赵宗诲说道。

“可是不明白为何?”邵树德看了一眼他的表情,问道。

“是,臣愚昧。”赵宗诲老实答道。

“劲可鼓不可泄。”邵树德说道:“若占了他们自发建立起来的城镇,下次排石就没人肯再建村镇了,因为跑到哪里都不安全。赵卿,你说说,现在海盗们的扩张厉害不厉害?”

“简直四处开花。”赵宗诲憋了半天,终于说道:“哪里有海豹,就跑去哪里建村子。严寒、疾病、饥饿都能忍受,过得和野人一样,实在无法理喻。”

“这就对了。”邵树德轻笑道:“若把他们都控制在手里,可就没这么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了,朝廷开支也会很大,得不偿失。”

话说大夏攻灭渤海国真是东北亚这个地缘板块中影响十分深远的一件事情。

从那一天开始,他们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有了港口,能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海盗们也很喜欢这片资源十分丰富的区域,因为绝大部分海兽,都喜欢生活在寒冷水域,而他们身上的皮毛又是制作皮裘的名贵材料。

为了发财,海盗们能忍受千般辛苦、万分危险,卧冰吃雪,与野人搏斗。所有开销都是他们自己支付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如果朝廷将他们管束起来,那么利益如何分配就成了问题。其实不用怀疑,大部分肯定是被朝廷拿走,这必然会打击海盗们的积极性。

另外,他们过得人不人鬼不鬼,似乎也不太合适吧?朝廷要不要增加开支,改善他们的生活,发下更多的赏赐以激励士气?

好处不多,坏处不少,直接管控大可不必。或者说,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没有必要。

而海盗们的活动范围,正如赵宗诲所说,库页岛上已经建起了第二座城镇,另有村子七八个。北海道岛上也建起了一座规模较小的镇子,常住居民突破了五百。

这些人扎根当地,寻找黄金、海兽的同时,自己种地牧羊,捕捞海产,给海盗们提供补给。海盗们劫掠日本之后,也会过来销赃。一来二去,城镇规模日益扩大,面貌日新月异,发展势头十分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