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造物主的恩典(第2/3页)

李圣天走过之后,千余名僧兵穿着铠甲,手持长枪、大斧、铁棍,浩浩荡荡走过。

如果让中原那些经常给寺庙捐献钱物的施主们过来看一看,怕是要吓死……

在于阗,慈眉善目的僧人当然有,但那仅限于日常接待、传道、布施。

寺庙有大片上好的土地,有自己的手工作坊,有面向大众的商铺,具有宗教性、社会性、封闭性、地域性四大特征。

宗教性很好理解,他们具有弘扬佛法、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且职级上受到僧正、大僧正之类官员的管辖。

社会性说的是寺庙会参与世俗社会的经济活动,赚取利润,且与各大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的经济系统还很封闭。有专门的僧人主导各个产业的经营,有时候还会外聘人才,不需要你成为僧人,为寺庙打理产业即可。因为免除了诸多苛捐杂税,寺庙自收自支,整体十分稳定,收支大体平衡,往往略有结余。

每个寺庙还各有各的地盘,自募部曲,自己经营某地的产业,很少越界。

基本上可以判断,这是一种与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农奴庄园制大同小异的经济模式。自收自支,不纳赋役,自募部曲,各据一方,且深度参与政治,关系网四通八达。

高昌的情况与于阗类似。朝廷其实一度严管过寺庙,让他们交过税,但总是不持久,断断续续,因为后来的统治者还在新修寺庙,态度摆在那里,很难执行下去了。

不过在西域这边,其实不全是坏事。

至少,这次李圣天出兵,各大寺庙鼎力支持,派出了千余僧兵跟着一起上阵,这都是他们多年来花费无数钱粮养出来的兵,现在为朝廷打仗,在享受好处的同时,也是承担义务的。

覆巢之下,没有完卵,法师们也明白这个道理。

僧兵之后,则是大批步骑。他们有的不住在城内,如今从城内走出,其实有点宣传的意味。

于阗常备军只有几千,绝大部分兵马都是临时征召起来的,自备器械或由朝廷配发器械,战斗力很一般,但军队的中坚就是他们。

家属们兴高采烈,欢呼声阵阵,军士们也喜气洋洋,满眼憧憬。

去年攻龟兹,大伙都赚了。除了粮食没怎么动之外,财货都拉回家了。于阗军甚至还在当地烧杀抢掠,抓了大批奴隶回来。

打这种仗,能不开心吗?

老百姓不怕打仗,就怕打亏本的仗。

此番跟随大夏王师出征,听闻还有热海突厥相助,攻打近在咫尺的疏勒,大伙盘算之下,怎么都不觉得会输。

说不得,这次又会有大笔进项了。

天空飘起了难得的细雨。

三万于阗大军沿着沙漠南缘,浩浩荡荡开向了疏勒。

……

萨图克已经完全掌控住了喀喇沙,远近各村镇、部落,尽皆降顺,形势一片大好。

但他是聪明人,知道平静湖面上隐藏着的汹涌暗流,一不留神就会把你拖下水去,吞噬得无影无踪。

萨曼尼饱经世事,当然也明白这一点。

“去拔汗那的人还没回来。”萨曼尼说道:“不过,你也别太指望那头。波斯国中动荡,有多人叛乱,拔汗那总督也牵扯其中。在我看来,这很可能是诬告,但为了避嫌,他短期内不太可能给你派兵。再者,你也不相信他,对吗?”

萨图克看了萨曼尼一眼。

两人以往亲密无间,合作默契。但在政变成功之后,却突然间产生了微妙的嫌隙。

这不是萨图克无容人之量。事实上,任谁看到萨曼尼居然藏着上千名精锐信徒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产生防备心理。

但现在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双方还需要精诚团结。

“没能杀死奥古尔恰克是最大的失误。”萨图克叹息道:“仔细想想,自从夏国使者来了之后,一向大大咧咧的他就对我防备起来了,调古拉姆军出城,调他的人入城,派更多的人监视,清洗身边不可靠的分子,这一桩桩做下来,事情就走到了今天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