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感悟(第2/3页)

正围坐在一起喝汤吃肉的乡勇们大笑。

谁说不是呢?毛衣的好处,谁穿谁知道。以后啊,但凡家有余钱的,估计都得弄一身,不然冬天咋熬?

“说起来还得感谢今上。”店家又道:“以前夏兵入汴的时候,小老儿吓死了。那是真吓得瑟瑟发抖,关门闭户,不敢外出,只能从门缝里向外偷瞧,看看大军过完了没有。等到战事平息,梁王府换了主人,发现也就那样。今上其实是个好人,有些毛锥子编排他淫辱梁王妃,我就想骂他。人家相亲相爱,孩子都有了,要你来作怪?梁王妃也是个好人,是真好人,她跟了今上,能享福,真好。”

“扯远了。”店家笑着摇了摇头,又道:“今上没来汴州之时,秦宗权一度打到八角镇,那次也很惊险,乡间男男女女纷纷逃亡,不想被人抓去制成肉脯。梁王将其击退,安定了一些年月,直到夏王又来,还好很快结束了。圣人好啊,给咱们弄来了毛衣这种便宜物事,冬日不再难熬了。你可能不曾听过,每年冬天,到底有多少老人扛不住霜寒故去。圣人好啊,他是真在救咱们。”

许是心情激动,店家说话有些混乱,但周大郎听了依然有些感动。

在路上听人说,河南道的毛衣一般而言都是从河阳、河南府、汝州、郑州等地输来的。

东西向的一等国道虽然进度缓慢,但自洛阳向东,已经修到了汴州。由洛阳往西,则通到了新安县——正好是周大郎等人的目的地,也是他们的家。

这条国道,是圣人力主修的。

乡间传闻,当初有宰相反对修此道,理由是靡费甚巨。但圣人坚持,并削减宫中用度。

他的龙袍,还是建极元年的,穿了好几年了。缝缝补补,一直舍不得丢。

他一餐只吃几个菜,省下的钱都拿来修路了。

最离谱的传闻是,圣人遣散了某座宫殿中的数千美人,节省钱粮修路。

周大郎不知道传闻真假,但他知道这条路的作用太大了。

很多不易运输的商品,比如陶器、煤球等,现在能很方便地运输了,坊市中的此类商品价格大大下降——不仅仅是运输成本下降了,因为道路的改善,有更多人愿意开作坊生产了,进而导致价格下降。

没有这条路,河南府、郑州的毛衣运往汴州,最好的办法就是走水路。但水路并不能覆盖所有地方,尤其是很多人烟稠密的县城离黄河较远,冬日河流封冻之时也没法运输。

圣人是真的在为百姓做事。对比起在幽州见过的李存孝等人,差别太大了。

这个世道,若让李克用、李存孝、卢彦威之辈窃取权柄,那除了武夫外,百姓的日子不知道会凄惨成什么样。因为他们只懂索取,不知道培养民力。

圣人也收税,也征兵,但他是先把百姓养肥了,然后再收税,这样就不至于让人活不下去了。

“店家,如果现在让你回到梁王全忠治下,可愿?”周大郎突然笑着问道。

店家一惊,狐疑地看了眼周大郎,道:“客人你这话……”

“无妨,就随口问问罢了。”周大郎摆手道。

“算了。”店家沉默了半晌,道:“梁王对我等有活命之恩,但终究不如夏王。以后让夏王与梁王妃的孩子继承大统,那就妥了。”

乡勇们爆发出更大的哄笑。

有人斥道:“你这老头,想什么呢?折皇后出身关西名门,淑慎有仪,什么时候轮到梁王妃?”

“尽想美事。若让那张氏得逞,下一步岂不是要把我等关西人尽皆赶出直隶、河南?”

“皇后要去北平府了。张氏一柔弱妇人,怕是要被折后一箭射死。”

“哈哈哈!杀得好!”

店家听这帮乡勇吵嚷,有些生气,干脆待在阁楼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