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泗州(第3/3页)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你算是学到家了。”邵树德表扬了一句,道:“半个时辰后出发,至宿州领取补给,然后奔袭泗州,调动敌军。”

……

泗州辖四县,即临淮、徐城、涟水、盱眙,治临淮,今泗洪县东南淮河北岸。

四县之中,临淮、盱眙夹淮水相望,有那么点双子城的味道了。

事实上这两座城池确实是淮上重镇。

南北朝时代,盱眙可是双方激烈争夺的地方,不知道多少大战爆发于此。

这一日,泗州刺史张谏渡河回了临淮城,带回了大批物资。

张谏是孙儒的部将,担任刺史多年,已然在本地扎下了根。

他其实是个实在人。

当年军中乏粮,万般无奈之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理论上的敌人杨行密求取粮草,杨行密竟然答应了,这让张谏对杨行密的观感直线上升。

张使君十分感动,然后选择投靠朱全忠,太他妈现实了。

不过朱全忠玩砸了。派去泗州的使者盛气凌人,嘴上不把门,话里话外对泗州上下多有讥刺。

张谏也是武人,又是凶悍的蔡贼出身,如何受到了这种鸟气?于是直接反了,投靠杨行密。

朱全忠被邵树德牵制,无力追究,捏着鼻子认了。

杨行密对张谏十分器重。事实上他对有地盘、有兵的人都十分客气。没地盘没兵的,呃,一般被优化掉了。

张谏之子与杨行密的族侄女结亲,双方关系算是非常密切了。

张谏也没什么大的野心,就想守着泗州这一亩三分地罢了。此番夏军大举南下,他也挺慌张的,毕竟泗州只有六千州兵,虽说苦心调教多年,有相当的战斗力,但人数还是太少了,不足以御敌。

不过吴王对泗州比较重视,特地派了数员大将,携兵万余来援。而且来的还多是老熟人乡党:冯敬章、贾公铎。

是,前蕲州刺史冯敬章、州将贾公铎,都是蔡人,号称骁勇善战,但在鄂州城下送了人头,被人一路反杀,连蕲州也丢了。

吴王是宽厚的,不但没处死他们,还多有抚慰。二人感激涕零,此番各将兵数千,一屯宿州虹县,一屯临淮。

另有海州将陈汉宾,有众四千,屯于徐城。

各部兵马加起来两万众,听起来不少,但素质参差不齐,让张谏有些担忧。不过对岸的盱眙城是淮军悍将张训所守,多少是个后援,实在不行的话,便向他求援,应该无事。

回到府中之后,张谏正准备喝茶休憩,却听到属下来报:徐城陈汉宾来报,昨日出城樵采的军士十余人未归,遣人去寻,亦未归来。

“夏兵定已摸到附近。”张谏放下茶碗,脸色很是难看。

这么快就杀了过来,主力耶?偏师耶?

要不要集结人马去会一会呢?张谏举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