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彷徨(第2/3页)

但这三万人,真不能全部带走啊。万一什么地方出点变故,都没有援军用了。也就是说,他最多带两万人出击,这么点人,在十万规模的大战中,太少了。

撑死了抽调部分精锐骑兵,跟在夏人断后部队的屁股后面,捡点小便宜,仅此而已。

李嗣源也是个聪明人,见义父不说话,他也不提此事了,转而笑道:“阿父,邢州那边又送来一万多新兵,五营兵已全了。”

全的是建制,而不是编制。

事实上,李克用为了弥补慈隰大战的损失,下令新建五营兵,以邢洺磁及云、蔚内迁部落丁壮为主,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左营、右营编制是全的,各有一万人。

刚刚组建不过一两个月的前营、中营、后营,只有各三五千不等的人马罢了。

五营新军,总共三万来自邢洺磁的步兵、三千内迁部落骑兵,短期内当不得大用,只能一边操练,一边把守关隘。

“五营新军好生操练。”李克用勉强笑了笑,没多说。

今年夏军大举攻云州,对他而言是十分震撼的。

以前只知道邵树德兵多,但还没感性认识。现在突然之间,慈隰、大同、泽潞三个战场同时燃起战火,把他死死地压在河东,勉强靠着地利优势守御。

打了半年时间,他猛然发现自己连机动兵力都抽不出来多少。若非河北诸镇大力支持,多半已经露出破绽了。

再打几年,河东还有希望吗?

他突然之间想起一件事。就在临行前,女儿(王珂之妻)又在那说小叔人很好,如果开新朝,不会亏待晋阳李家,说不定还可封王。

李克用当时便把女儿骂得眼泪汪汪,斥责她乱河东军心。

此时仔细一想,他意志坚定不要紧,就怕底下人也这么认为,对上夏兵不愿意死战。

想到此节,他看了一眼李嗣源。

以邵——义弟待人的风格,侄子投奔过去,多半有官做,有富贵享,他会不会不愿意死战?顿兵代州这么久,是不是有异心?

不过他压住了自己的无端猜疑。河东能以一镇之地,在如今这个乱世纵横捭阖,内部团结一心,整体处于上升期,气氛不错是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时候,不能自乱阵脚。要团结自己人,更要团结河北诸镇,如此才有可能相持下去。

……

离开州衙后,李克用又去了城外的军营。

五营新军正在积极操练,军士们的情绪倒没什么,因为如果愿意的话,他们的家人都搬来了忻代二州。

河东说是有一府七州,但真要论起人口,其实大多数集中在太原府,其余六州,地广人稀,人不多的——算上从幽州迁来的军士家属,如今太原府十三县超过四十五万人。

嗯,其实也不多,天宝年间可是有将近八十万。

人口第二多的便是汾州了,约二十万人。

其余六州,各只有数万口,人口最少的沁州三县甚至只有约两万人,少得可怜。

忻代二州,如果不算内迁部落,加起来还不到十万。这主要还是当年李克用自己做的孽,造反的时候,屯兵忻代,与朝廷讨价还价,而他带过来的五万大军却在不断抄掠地方。要知道,当时李克用可是忻代观察使,这是正儿八经的自家地盘。

邢洺磁百姓大概迁来了两万余户,十一二万人,算是恢复了这里的人气。后面如果继续迁移军士家属过来的话,会安排在辽、沁二州,充实当地户口。

李克用虽然嘴上不愿承认,但内心之中还是感到害怕的,身体上做出的动作也十分诚实。

昭义东三州有五六十万百姓,全境多平原,与夏军控制的相卫只隔着一条河。一旦被人强渡大河北上攻击,即便城池守住了,以夏军的手段,只怕很多百姓要被掠走,这是毫无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