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出征(第2/3页)

如果反过来行之,政府发明、推广,在如今这个政府结构下,是必定挣不到钱的,除非是垄断行业,或者像北宋朝廷那样在黄金地段开饭馆。久而久之,财政上的亏损就会让这种行为难以为继,最终回到原点,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是先形成一个统一市场再说。统一市场不形成,就像藩镇割据一样,一地一个规矩,税卡林立,做生意将困难重重。

鄜坊丹延,甚至包括同州,这大几十万人口的市场,他是准备吃下了。

“韦判官、吴博士来也。”让商人离开后,邵树德走到两人身前,笑道:“吴博士从延州来,觉得如何?”

“还算安定。”吴融想了想后,说道:“但关中局势紧张,百姓恐遭大难。”

“何故?”邵树德明知故问道。

“院长徐彦若之官,然车驾刚一入泾原,便被乱军驱杀,徐院长仅以身免,逃往长安。耀武镇遏兵马使元实弃军而逃,泾原三州,已为叛军所据。朝廷估计要派兵讨伐了,不知道又会酿出什么乱子。”吴融摇头道。

他此番是走会州、泾原、邠宁这条路线到横山的,途经泾原时听闻了发生的大事,便急急忙忙往东赶,一刻也没敢停留。

“吴博士以为,此番朝廷征讨能否成功?”

“回大帅,如果还是以前的神策军,断难成功。”吴融的袍服洗得很干净,脸上也多了几分沉稳之色,与以前那个屡试不中的士子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有的人,哪怕已经三四十岁了,但限于阅历等因素,心理年龄或许只有二十岁,头脑比较简单、幼稚。

有的人,哪怕只有二十岁,但经历了太多事情,见识了太多东西,阅历很强,那么心智自然成熟。

吴融以前就属于那种不断考学,屡试不中,进而与友人寄诗唱和的那种,人比较简单。但在西北见识了一番风貌,亲身接触了各色人等,并且旁观了一场战争之后,成长很快。

“此番召你回来,便是让你做肤施县令。”

“大帅,肤施乃延州郭县……”

“无妨。”邵树德摆了摆手,道:“我已令天柱军当先南下,进驻延州五城。过两日,我也要动身了,在横山之中操练了这么久,是时候动弹动弹了。”

“韦判官。”

“大帅。”

“延、丹二州之财计,支度司当拿出个章程,尽快整理。你也从灵州带了不少人过来,可不要让我失望。”

“谨遵大帅之命。”

“如此,便准备准备,随我南下吧。”邵树德看了看远方山谷之中,正在不断练习阵列转换的军卒,说道。

数万大军,可不是带着来看戏的,自然要派上用场。

……

“四万大军出征,张相好大的威风。”都亭驿内,西门重遂举起酒樽,谑笑道。

“待讨平叛军归来,方见得威风。”张濬多喝了两杯,话就多了起来。

这是他第一次掌兵。

老实说,他对这种感觉非常迷醉。原因无他,面子、尊荣、威风!尤其是那前呼后拥的排场,太让人沉迷了。

朝官固然清贵,但上朝之时,一头骡子,三两仆人。与大纛相随,旗幡如林,甲士如云的藩镇节帅比起来,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西门重遂闻言眼神一凝。

他是个讲究人。

平日里官服鲜净、整洁,须发打理得一丝不苟。在不熟悉的人面前,喜怒基本不形于色,看起来很有涵养。

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有些下意识的小动作,经常代表了他的情绪,比如左手食指轻轻敲击着大腿,这代表起了杀心,必欲除之而后快。

“张相复饮一杯,某在京中等你凯旋的消息。”西门重遂不动声色道。

“醉矣,不饮了。”张濬一把推开西门重遂的手,笑道:“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泾原群丑,谈笑间破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