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一百六十八 考试

大秦

秦始皇:“前秦!?”不是说秦国后人全被屠了吗?怎么还有一个前秦?

很快, 秦始皇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五胡十六国时期,也就是魏晋后分裂动荡的时期, 北方胡人入侵中原建立的朝代。

秦始皇沉默了, “……”胡人也敢用“秦”作为国号, 而且还只是十六国之一,就算是十六国中最强大的也不行!

等等, 有前秦,不会还有一个后秦吧?

秦始皇忽然觉得眼前一黑。

但秦始皇并未来得及多想, 就被顾清瑜带跑了思路。

待听到总结, 秦始皇满意地点点头, 说得不错, 他就是最好的选择。

有眼光!

只要是他办成的事,还没有办不成的。

只待李斯、萧何等人的新法整理完毕, 他就能全国推广。

当年的商君之法能让秦国从弱国变成强国, 历经几代国君的积蓄让他灭六国, 一统天下;新法也一定能让弊端频出的大秦完成蜕变,巩固大秦基业。

为了这个,他也要努力多活几年。

他要看到新法成功。

秦始皇眸中迸发出势在必得的亮光。

不过如果天幕说的那些改革家都能来大秦就好了, 这么多变法人才汇聚在一起总能总结出一条最适合大秦的路。

至于担心人多各抒己见会吵起来什么的,有他在,绝无这种可能。

公元前120年, 汉武帝时期

“高危汉武??”刘彻从牙缝里一个字一个字挤出来, 哪里高危了?

就因为他频繁换丞相?

可在位五十四年换十三个丞相也不多啊!他父皇在位十六年,换了五个丞相,五个丞相里善终的也就陶青还算善终吧?

卫绾不算,卫绾的善终是他给的。

相比他平均四年换一个丞相, 他父皇也不妨多让啊!

凭什么说他高危,大家不是都一样的嘛!刘彻忿忿不平。

唐太宗时期

“??秦皇汉武,没有朕?”怎么他还不够有魄力吗?李世民心里碎碎念道。

杜如晦和房玄龄等人也琢磨过来了,商君变法时秦国孱弱,在诸侯国中只是一小国;王安石变法是因为北宋内忧外患,积弱积贫;

张居正虽然是第一次听说不是很了解,但从天幕的只言片语中也能了解到当时的大明正处于中晚期,否则何来续命一说。

刘晏和杨炎虽是他们大唐的,却是安史之乱后的宰相,是中唐时期。

故而几人得出结论:变法是为了强国、救国,多发生于王朝中晚期。

房玄龄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后,又道:“如今大唐正是开国之初,百废待兴,百姓更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变法引起动乱。依臣看,法可以变但要慢慢来,不可贸然变法。

否则刚稳定下来的天下势必会再添动乱,得不偿失。”又不是大秦那种非变不可的情况。

杜如晦紧跟着道:“大唐初期并不适合变法,想必这些人正是因此才不选陛下。”

“两位爱卿说得有理,朕也是这么想的。”就是心里有点不平,明明他也有魄力的。

“不说这个了,”李世民摆了摆手,皱眉道:“这刘晏和杨炎都是大唐的宰相,安史之乱后为大唐做出了不少贡献,是大唐的功臣。安史之乱后正是用人之际,他们为何要窝里斗?”

可以合作让大唐更快恢复国力,却因为窝里斗损失了两个能臣。当时的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臣子斗成这样,你陷害我,我陷害你,也不管管?

都没查清就罢官处死,只会让小人得志,忠臣寒骨。

长久下去,朝廷风气能好才怪。

李世民无奈地摇了摇头,后代不行啊,怎样才能提高后代的质量呢?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秦始皇对有功之臣待遇不错,只有你有用,有才华,得到秦始皇的认可,那他就会重用你,给你高官厚禄。

只要不是谋反的大罪,秦始皇还是很宽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