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一百二十四 法医鼻祖(第4/5页)

他心中怦怦直跳,似乎悟到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悟到。

半晌,扶苏抬头看向如高山般存在的始皇,或许他终其一生也无法越过这座大山,但他想试着做一些曾经想做却不敢做的事。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都麻了,所以这个宋慈是个比包拯还厉害的人物对吧?

但为何出现在大宋啊!

这样的人怎么就不能出现在大汉,刘彻忿忿不平道,“电视剧是什么?”为何可以让人声名远扬?

三个字他都认识,但合起来就成了一种他不认识的东西。

“禀陛下,之前那本《传播学》中曾提到过电视,是和报纸一样的传播媒介,但传播速度优于报纸。”

有才华的人比不上会宣传的人?刘彻看着天幕若有所思。

他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狄仁杰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好像是唐朝的,唐朝、宋朝都有这种断案如神的人,怪不得如此热度如此之高。

他的大汉,武将有了;文人嘛,司马相如算一个,这断案也不是不能有。

唐太宗时期

贞观群臣们惊讶于“让死人开口”的言论,直呼这怎么可能。

李世民的关注点却在于:“狄仁杰这名字好熟悉啊,是我们大唐的人吧?”

众人闻言立即停下讨论,记忆力最好的杜如晦最先想起来,他颔首道:“正是,狄仁杰是高宗朝的人。”

杜如晦说完瞬间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思,“此人年纪和高宗相差无几。”

李世民笑了,“不错不错,能和包拯、宋慈相提并论,这狄仁杰肯定是个能人。”

而且听天幕的意思,狄仁杰在后世的名声比宋慈大,和包拯差不多。

这包拯是大宋顶流,狄仁杰想来也不差吧。还是和他儿子一朝的,和他儿子年纪差不多,嘿嘿,等天幕说起狄仁杰时,没准能薅羊毛呢。

李世民:“回头仔细查查这个狄仁杰是个什么来历。”

君臣二人打的哑谜,在场的聪明人都听出来了,就是听出来了才无语,和下一任皇帝年龄相差无几,那不就是还没出生吗?

这能查到什么?

唯有武将和一些文臣听得一脸茫然,不是,天幕不是在说宋慈和《洗冤录》吗?怎么就扯到狄仁杰身上了?

**

宋仁宗时期

赵祯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道:“包爱卿,此人成就不在你之下啊,想不到两百年后,我大宋竟会出现这么一位惊才艳艳之人。”

那是南宋啊,经历过国耻,被打得偏安一隅的南宋,都还有这样有希望“天下无冤”的官员。

包拯听到宋慈突破常规,亲验尸体,心中也是感慨万千,“臣远不如矣。”

赵祯道:“都是我大宋的股肱之臣,大宋有诸位爱卿,乃幸事也。”

然而大臣们并不开心。

儒学兴盛的宋朝,朝堂上的大臣有几个不是出自儒家。

脸色能好看才怪,虽然天幕这回没有明着说儒家哪里哪里不好,但众人还是觉得脸疼。

什么叫优秀的人不会被固有的思想禁锢,会打破常规创作属于自己的思想。

这不就是在说他们不行,所以才会被思想禁锢吗?

%¥…;amp;*;amp;

【所以《洗冤录》真的是一部很牛的巨著,虽然里面有些不符合现代科学的理论,但瑕不掩瑜。在没有现代精密仪器的古代,已经相当难得了。

好了,说完《洗冤录》的来历和过人之处,我们接着往下看书里的内容。

展昭接到要去公主府抄书的任务时,表情是这样的:(ΩДΩ)

他当时心里想的是:有没有搞错啊,他是个带刀侍卫,干的是保镖的活,这抄书什么的,不是应该让师爷去吗?

但包拯指名让他去,还说是公主的意思。

这也就算了,关键在他应下之后,包拯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去公主府要小心些,小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