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三十七章 得国之正(第2/3页)

他吃了大半辈子的苦才打下的江山,就想安安稳稳的一代一代传下去。老四能力确实不错,可他前面还有老二老,他要是越过老二老立老四为太子,不合规矩,兄弟阋墙,是他最不想看到的。

定下嫡长子嫡长孙继位也是不想看到他们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可惜啊,他的标儿早逝。

他不得不重新选继承人,原是想定下允炆,可如今是不成了。

**

大秦

秦始皇目光在中册和下册停顿了一下,“墨家那边还有多少余额?”

李斯不假思索道:“墨家巨子还有七八十点余额,巨子的大弟子有……”

“嗯,这套书买上册就好,”秦始皇满意地点点头,墨家肯定会买中下两册,他只要等墨家把东西做出来就好。

汉武帝时期

从天幕第一次提起海上丝绸之路起,刘彻就对航海激起了浓厚的兴趣,奈何大汉船业不行,不能满足他的需求。

此时看到有后世的造船图纸以及现成的航海图,刘彻:还等什么,赶紧抢啊!

刘彻果断抢了中下两册,速度快到大臣们想说大明距离大汉一千五百年,实在太遥远,就算拿到图纸大汉也未必能造出来都来不及。

大臣们:罢了,反正陛下都买了,再提醒只会自己找骂。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也将目光放到了中下两册。高产粮食,朕来了!

看着购买成功的字样,李世民刚露出笑容,就看到天幕里的清清拿出一沓书籍。粗略一看,至少得有十来本。

李世民笑容凝固在脸上,这回怎么这么多本?

长孙无忌也被天幕的举动吓到了,这一个月不来,一来就来这么多书,吃不消啊。

李世民盯着那叠书,心怦怦直跳,会是什么书呢,会不会是海外国家的地形图?亦或者是大明金银矿的分布图?

他越想目光越亮,头也不转地吩咐贞观群臣:“待会按顺序买,每本就买一本,别多买。”

……

【大明真的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又遗憾无比的朝代。我们都知道大明的缔造者朱元璋是历史上唯二白手起家的大一统皇帝,后世评价自古得国之正者无外乎刘朱。刘指的是汉高祖刘邦,朱则是明太.祖朱元璋。

而且相比于刘邦前身泗水亭亭长的开局,老朱的开局明显更艰难,乞丐出身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千百年来也唯有老朱一人。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他结束了蒙元对汉人的统治,使得华夏政权又回到了汉人手中,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江山。

但也由于他眼光等方面的局限性,误华夏六百年,从明朝开始,历史非但没有前进反而开了倒车,这都是因为老朱推行的一系列不合时宜的政策。

这些政策也在一定上造成了明朝的灭亡,后面满清入关,开始打压汉人,实行闭关锁国的国策,导致华夏彻底落后于西方世界,一度沦为西方殖民地。

所以说朱元璋误华夏六百年。】

朱元璋憋得面红耳赤,气的,原本听前面他还挺高兴,结果……是他忘了天幕喜欢先扬后抑。

什么叫他误华夏六百年?他一共才在位多少年,就误华夏六百年?连清朝入关的锅都怪在他头上,这合理吗?

汉惠帝时期

“自古得国之正者无外乎刘朱,”吕雉将这句话在心中默念了一遍,竟有些失神。

得国之正,天幕的意思是两千多年唯有刘邦和那朱元璋得国正,其他人得国都不正吗?

吕雉眸光微闪,心中泛起阵阵涟漪,得国正与不正好似也没什么区别,刘邦得国正大汉最后不也亡了?朱元璋得国正最后不仅亡国,还成了误华夏六百年的罪人。

后世人只评论功与过。

汉武帝时期

“蒙元、满清,听着似乎是异族,”刘彻皱眉道,“是了,天幕还说了驱逐胡虏,这后世的政权竟然几番落入异族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