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 驱虎吞狼还是瞒天过海(第4/5页)

左右这些吐谷浑贼也就是一个部族,挟裹点女真人最多二三十万,能作战的不过几万,威胁不算太大。

要是他们是中原朝廷来征讨的大军,那就麻烦了,王昭不由自主的说道:

“我高丽自太祖大王起,一直卑事中原,唐、晋两朝时我皆遣使朝贡,大周建立,前后使者也派了好几拨。

吾实在想不通,大朝有何理由,要来征讨我这海东蛮荒之地。”

王融咽了口口水,有些小心翼翼的说道:“昔日太祖大王时,臣就有过劝言,这高丽二字,实在用的不恰当。

海东之地本是箕子之属,又古有三韩之称,这不管是以箕子后裔身份去中原求赐国号,还是自称大韩,都比用高丽要好。

今若真是大朝出兵讨伐,唯有国号犯了忌讳之可能了。”

王昭烦躁的来回走了两步,然后对王融说道:“今战事已起,说其他也无用处了,想来很快就能知道实情。

若真是高丽二字犯了大朝忌讳,吾当以学士为使,前去洛阳替某分辨一二。”

王昭这是没办法了,不管能不能击退大朝讨伐,但因为一个国号被打一顿,总是没必要。

王融赶紧点头应是,不过他突然想起一事,“王上,辽地佛法昌盛,那慕容信长虽然阻拦我国之人走辽东往中原,但无法控制两地僧侣的互相来往,因此大明寺的高僧室利缚罗或许知道内情。”

王昭缓缓点了点头,这时候的他还没有开始倚重佛门,因为用宗教来对付豪强是件很有风险的事,搞不好豪强削不弱不说,宗教还坐大了。

但如今这种情况,也顾不得许多了,王昭立刻命人去招室利缚罗前来。

鹰钩鼻、白皮肤、紫红色的头发打着卷,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具有天竺雅利安人特征的僧人。

话说,此时的天竺僧人,还颇有点大厦将倾前夜,想要力挽狂澜的意思。

佛教在天竺被婆罗门教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连那烂陀寺这样的大庙,都找不到多少上门来礼佛的高官显贵了。

可为了挽救佛教将要消亡的命运,天竺僧人在这个时间段,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当然,这个战斗力不是在国内,而是在国外。

虽然没有过统计,但应该有十万计的天竺僧人,在这一百多年里从天竺走出到各处,主要是中原、青塘和东南亚三地传教。

比如慈贤法师以及他的弟子瓦罗等人,再比如,就是眼前这位鹰钩鼻的室利缚罗,面对询问的王昭,他淡淡一笑说道:

“上月贫僧就曾提醒过柳正匡,辽地的吐谷浑人有意南下,正匡以为贫僧是在胡言乱语不予理睬。

本来有此一着,贫僧不欲再言及此事,但转念一想,战事一起,必然生灵涂炭,若是知而不报有违佛陀教诲。”

室利缚罗说到这里就停住不语,王昭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这些和尚嘛,自然也是要跟政府和豪强抢夺人口和耕地的,因此虽然在高丽国内的下层百姓中信众很多,但在各地传教之时,却一直被豪强排挤。

此前室利缚罗来求见过王昭几次,希望他能支持僧团的传教,但王昭一直没想好到底用不用宗教来对付豪强,所以一直是赏赐照给,但就是不办事。

此时听到室利缚罗停嘴不说,立刻哈哈一笑,“大师当知道,某王昭最是虔信佛陀,佛陀要在我这海东之国一展慈悲胸怀,吾怎能不支持呢。只等击退北寇,渡过此难,定当回报。”

室利缚罗得到了王昭的表态,当即欣喜的吟唱了一声佛号,双手合十说道:

“契丹慈贤法师乃是吾之师兄,如今虽然已被那慕容信长关押,但师侄们还是传出来了消息。”

说着,室利缚罗故意停顿了一小会,吊足了王昭的胃口后,才继续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