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一脉相承的认爹基因(第2/5页)

而是因为当年的契丹、真女真金国、假女真金国但凡强大后,都喜欢翻过这道山脉去痛打朝鲜人,所以就有了狄逾岭这个名字。

这个狄,虽然也是中国人,但更具体一点,应该是指中国的辽东各族。

而这次慕容信长所率的主力,也是顺着大宁江,翻过狄逾岭这条道南下。

王式廉这个人,那是很有眼光的,这从他倾尽全力来建设安北府就看得出来。

其中安北府城被狄逾岭山脉和妙香山脉夹在中间,顺着妙香山脉奔腾而下的清川江,又成了安北府城天然的护城河。

这使得安北府城不但可以躲在大河背后,还卡住了两座险峻山脉通往平壤的几乎唯一通道。

三月二十二,慕容信长议定进军路线之后,大军就分三路出发。

其实在安北府以北,王氏高丽都建立了许多小型的砦堡。

他们甚至趁着周辽大战的时候,攻占了定安国的一小块地盘,大言不惭的设立了一个平虏镇,是清川江上游的关键据点。

搞得好像他王氏高丽不是虏一样。

不过眼光虽然有了,但是实力差的还是有点大。

这个平虏镇砦堡中只驻扎了一百五十名士兵,其中还有数十人事当地山林中的女真人和渤海人。

当然,平虏镇最大的作用不是防御而是示警,因此也配备了十匹快马。

在发现周军大举南下后,平虏镇镇将立刻让数名塘马骑上战马朝下游狂奔,然后又命另外几名士兵攀上山腰点燃狼烟。

但王景早有准备,在大军到达之前,就遣其子王廷义率一百骑先行,麾下骑兵都是河西龙马,爆发速度远胜这些半岛山地马。

结果就是报信的塘马,被王廷义手下骁骑追上乱刀砍死。

往山上攀爬的士兵,被十几个女真勇士在林间抓住一一杀死,没有一个人成功登顶点燃狼烟。

王景皱了皱眉头,把向训招来说道:“没想到此处也有砦堡和狼烟,看来王式廉确实是个人才,虽然他已经病逝,但留下的这套沿河防御体系,仍然可以发挥作用。

若是我们依照正常速度顺水而下,恐怕到了安北府,高丽大军就已经准备完成。”

向训点了点头,“王公是想让某率轻骑日夜兼程南下吗?”

“没错,大王走的是大宁江,虽然水流平缓,但江水不深,不可能所有人都顺江而下,大部还是要翻山越岭,其后还要渡河而过,肯定比咱们慢,所以只能我们先行一步。”

说着,王景用几个小石子摆出了安北府周围的地形态势,“据线报消息,清川水绕安北府城而过,北、西两面城墙距离河岸不过二十三步,大军无法立足。

唯有南面有一沙滩甚为广大,可扎营千余人,星民可率千骑先行抢占此处,护着河上浮桥,以待大军到达。”

这安北府城,最大的倚仗还是清川江,府城背靠大山,三面环水,除开南面以外,根本无法在靠近安北府城的江畔立足。

若是占不住南面这一大块沙地,那么就只能硬啃水面有两百多丈宽的清川江。

向训听完没有迟疑,直接把手一拱,咬着一个干饼子就下去挑选精锐去了。

……

安北府虽然听着名字听霸气,好像是大唐的安北都护府那种,但在此时的王氏高丽来说,安北府基本就是国土的最北端,不是什么好地方。

地理位置虽然重要,但人口很少,周围几个州加起来也只有百姓一万多户,总共七八万人而已。

所以在实际上,安北府是一个纯军事的堡垒,驻兵三千,官兵家属七八千人,总计万人左右。

周围的田产,也基本都是驻兵家属在耕种,补给则几乎完全依靠西京平壤供给。

安北府的镇守别将,乃是王氏高丽的开国功臣,外戚,如今高丽大王王昭能上位的关键支持者朴守卿的次子朴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