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七百年来再定南中者(第2/4页)

眼见拓跋恒有才,张鉊于是向他透露了自己设计的这个土官制度。

只是与张圣人满以为拓跋恒会完全赞同不一样,拓跋恒确实对土官制度交口称赞,但对于现在就能推行,并不抱有什么期望。

面对张鉊的沾沾自喜,拓跋恒端坐在一张锦凳上,就在还偶尔漏风漏雨的九龙殿残垣中,对张鉊说道。

“陛下的土官制度,应当是借鉴了后汉招抚西南夷的策略,但怀柔过甚,失去了武力为依靠,犹如无根浮萍一般。

遥想这数百年来,在南中之地上安定各蛮,管理地方最成功的,就是诸葛武宁王了。

其于季汉时期亲率大军讨平南中,任命当地大族为官,使季汉尽得南中兵员财货,稳住了昭烈帝猇亭惨败后,风雨飘摇的蜀国,功莫大焉。”

张鉊哈哈一笑,随即又有些疑惑的看着拓跋恒,“卿既然知道诸葛孔明就是以此法平定南中,其施以怀柔手段降服蛮头孟获等人,再任命当地蛮头为官,南中至此不复反叛,岂不是正证明某这土官制度有效吗?”

“是何人对陛下说的这些?此乃欺天之罪,当斩!”

张鉊话音刚落,只见锦凳上的拓跋恒突然怒火万丈,他咻的一下就站起身来,声色俱厉的大声喝道。

不过马上,拓跋恒就意识到他失态了。

这可不是马楚,他面对的也不是那个信任他的武穆王马殷,而是才刚刚见第一面的中原天子。

是以吼完之后,拓跋恒立刻惶恐的拜伏在了地上。

“臣无状,御前失礼,请陛下责罚!”

张鉊被拓跋恒吼的一愣,心里有些明白为什么马希范不用拓跋恒了。

这人虽然有才学,但是为人耿介、太过方正,脾气大,说话不那么好听,没点肚量的君王,是承受不住这号子臣属的。

当然,我张圣人那是什么人,那是千古名君啊!他当然能承受。

而且张鉊更好奇的是,他刚才应该没说错什么啊?这拓跋恒为什么反应这么大?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最后将其收服,南中自此不复反,后世云南的少数民族都还祭拜诸葛丞相,这难道不对?

“起来,起来!朕从不以言治人之罪,汝且说说,方才为何要说斩人?”

既然好奇,那自然就要问问答案了,张鉊赶紧叫拜伏在地上的拓跋恒起来。

拓跋恒重新坐到锦凳上,或许是知道刚才的鲁莽有多危险,他这会显得更加拘谨了些,但是倒也更像是君臣奏对了一些。

“草民方才失态,是因为陛下刚才所说皆是谬误,顿觉是有人刻意蒙蔽陛下。”

看来确实是刚才的说法有些不对,但这肯定是没人蒙蔽张鉊的,硬说要有,那也是罗贯中以及央视三国演义的导演。

当然,此时罗贯中还差着几百年才会出现,央视更是没影的事,张鉊不能怪到这些人头上,也不能说是他们。

于是张鉊在脑海里思索了片刻对拓跋恒说道:“朕是看华阳国志里说的,难道有所谬误?”

拓跋恒一听,眉毛直接上扬,看上去又要开喷,不过马上就忍住了,随即有些尴尬的咳嗽一声,才对张鉊说道。

“常璩此人,乃是蜀中大才。但晚年著史,并非本意,实是因为手握力劝成汉主李势降晋的大功,但却遭到中晋朝廷南渡世家的歧视与排挤,仕途无望才回来著史的。

其有大功无厚赏,心怀愤懑,是以其所著的华阳国志中的蜀志、南中志、李书等,虽然删滥觞,补西南史之缺憾。

但其中许多记录,多有褒美蜀中政权、人才之言,陛下可以将此书作为史书、风物来看,若是不假思索全部信以为真,则就谬矣。”

好嘛!拓跋恒还是收着说的,但张鉊听来,这差不多就是指着他鼻子说他看书不多思考、分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