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郭荣会变柴荣吗?(第4/5页)

郭威是打着为国举荐人才的借口来的。

张鉊也确实对郭威有些许的,嗯,也不能说忌惮,至少是在没摸清郭威的路数之前,有点不敢用他。

因为这种人一旦用,那就是要大用,要身居高位的,不可能任命郭威为刺史这种官职,那样就是侮辱了。

至于对于郭威的个人喜恶,张鉊是没有的,甚至还很清楚郭威的能力。

在治国上,这个青少年时期有些无赖的郭雀儿,恰恰是很有能力的,甚至比起脾气暴躁的郭荣,郭威在治国上还要更胜一筹。

所以张鉊只是暂时不想用郭威,但对他还是很客气,听到郭威求见,哪怕天色已晚,立刻就召见了他。

君臣几人就在符家的宅院中,很是亲热的坐着议事。

其实自古以来,中国君臣之间,礼数远没有后世以为的那么大。

唐代以前动不动就跪拜,那是因为以前就是跪坐的,相应跪拜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并不具有特殊意义。

隋唐,或者说南北朝,在高脚凳流行以后,跪拜只见极少的场合出现。

甚至动不动就下跪,会被认为是与礼不合,是无礼,大臣在朝会上乱跪的话,是要挨罚的。

只有到了明朝,君臣之礼才开始刻意又繁琐起来。到了清朝更是登峰造极,三跪九叩,跪着应事,才成了常态。

郭威坐在一张稍矮的锦凳上,郭荣则在他身后束手而立。

张鉊则是坐在一张宽大的胡床上,几人闲聊了几句,郭威笑着对张鉊说道。

“臣素有脚疾,最近更是行走不便,恐怕是很难再为大家效力了。

只是昔年跟随臣的文武豪杰还有不少,是以臣想要向陛下举荐这些英才,让他们为陛下效爪牙之力。”

此时的科举还不成型,举荐是非常重要的求才渠道,郭威这样的地位,也确实有向张鉊举荐才能的权力。

张鉊闻言也大为开心,郭威他暂时还不想用,但是以郭威眼光收揽的英才,他还是很有兴趣的。

“此乃为国之言,不知是何等英才,能得卿家的青眼?”

郭威就在凳子上拱了拱手,“昔年臣身边的掌书记卢琰,出身官宦世家,性资明敏,议论宏深,素事足以尊主,庇民嘉谋足以经邦。臣请陛下用之。

大名人潘美潘仲询,为臣之亲随,美姿容,熟读兵法有韬略,为人忠勇有节义。声名不显是因为没有施展的舞台,若遇燕昭王,可为乐毅。

云州人史彦超,勇悍骁捷,为人宏毅,能使士卒效死力,可为先锋猛将。

臣的女婿并州张永德,骁勇无匹又通诗书、天文与地理,待人谦和,可为方面将帅。”

张鉊眼睛一亮,郭威举荐的这四个人中,有两个是张鉊极为欣赏的,那就是卢琰和潘美。

卢琰学识渊博有宰相之才,无论是治理地方还是坐镇中枢都是一代名臣。

潘美就更不用说了,绝对的名将,如果不是北宋的盘子太小,潘美在历史上的名气,当会更大。

更重要的是,这两人可以说是历史上后周群臣之中,唯一还有点良心的存在。

在历史上,赵匡胤陈桥黄袍加身后,跟着赵匡胤造反的兵将和赵普等人揣摩赵匡胤的心意,觉得郭荣诸子中,柴宗训固然不能杀害。

但剩下那些几岁的孩童死了,肯定没人关注,正好用来震慑他人。

于是他们将柴荣的庶子纪王与蕲王抓起来,欲予杀害。

两小孩被吓得面无人色,哭声动地,其状可谓凄惨不已。

但是众人为了保命,连范质、王溥这样深受柴荣大恩的人,都违心不敢劝解。

只有卢琰和潘美于心不忍,冒着生命危险劝谏,卢琰对赵匡胤大声喊道:“尧舜授受不废朱均,今受周禅安得不存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