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北上还是南下?都不过是在做梦(第2/3页)

作为李昪时期的老臣,一朝天子一朝臣,周宗地位,当然不如冯延巳,所以他不会傻到去和冯延巳的亲弟弟冯延鲁争权。

第二则是周宗虽然长女不过才十岁,但本人却是生于唐僖宗中和六年,也就是公元886年,今年已经六十岁了。

在此时,可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周宗还能活个五年八年,就算是很长寿的了。

这个年纪,也不是贪恋权势的年纪,所以东都府扬州的一切事务,实际上是冯延鲁以东都府判官的身份在处理。

两人正在商议时,也不免为徐州陷落、虎刺勒自杀而担忧。

在他们这个地位,自然知道徐州陷落意味着什么。

更知道得了徐州还要贪求宋州,肯定是已经惹恼了周国上下,只是这来自中原的雷霆一击,何时落下而已。

冯延鲁放下手中的账簿,恨恨的说道:“前几日,某去拜访了润州镇海军节度使李公全金,此公是北地悍将出身,还是知晓一二情况的。

他说周国天子来自河西,要让河东、代北武臣心悦诚服,并不是一件易事。

如今雄踞河东的北平王刘知远,才是周国的心腹大患,因此在解决刘知远之前,周国应当不会南下。”

周宗重重点了点头,“李全金是北人,自然是知晓一些的,不过刘彦贞在泗水丧师三万,朝廷精锐折损过半,而周人缴获大量辎重,士气正旺,就是出一支偏师,恐怕也不易抵挡。”

冯延鲁听完猛地一拍手,“正是如此,所以某兄长冯正中建议大家遣使结好太原刘知远,周国敢南下,我们就南北夹击。

同时在楚州设立节镇,选勇武之人为节帅,与寿州左右呼应,紧守淮南。

只是那孙晟和韩熙载却上书说,江南少骑兵,就算是攻下了淮北也守不住,更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刘知远身上。

当全力消化闽地,也可趁楚国内乱,夺取楚地,先如同昔年南朝一样,全有江南自保,再图谋中原。

这简直是荒谬!等我们全有江南,中原早已一统。

这天下,自古以来就没有能从南起而兼并北地的,等到中原一统,我大唐何以生存?”

周宗听完了冯延鲁的牢骚,不由得在心里叹了口气。

这冯延巳、魏岑等人与杨晟、韩熙载等人互相倾轧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至于君前争宠,都是细枝末节。

这两派人,冯延巳、魏岑包括查文徽等人,都是国中的北进派。

主张趁中原内乱,北上参与中原争霸,他们认为,自古以来偏安江南的,都没好结局,只有打进中原去,才能成就霸业。

而杨晟和韩熙载等人则认为,江南少骑兵,北上风险太高,主张先吞并吴楚,全有江南之地,把作为一个南朝的资格拿稳之后,再图北进。

不过在周宗看来,这两派根本没有谁对谁错,因为两派都是有道理的,当然也都是在白日做梦。

以南唐这点可怜的骑兵,劳师北上,一个不注意就会如同刘彦贞这样全军覆没。

这种败仗吃个一两次,就再也没有能力北上了,说是参与中原逐鹿,实则是去送菜。

但南下派,也是扯淡,当年刘寄奴那么英武的雄主,刘宋那么强的国力,还有大义名分,都不能自南而北一统天下。

现在时局则更加混乱,就算是全有江南了,也不过就是个南朝陈的局面。

所谓南下派,内里就是续续命,苟延残喘而已。

而且朝廷的政策在这两派的争夺下,一会向北,一会向南,自烈祖时期就闹得中枢不可开交。

当年烈祖李昪准备休养生息时候,冯延巳可是敢说李昪是田舍翁的。

周宗觉得,这朝政,就是败坏在这左飘右摇之中,迟早是要出大事的。

不过他却赞同冯延巳要求建立楚州节镇,守护淮南的建议,因此拱了拱手对冯延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