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奉诏讨逆(第2/3页)

‘咻!呜!’一声怪响,你这渭州城头还有两百步左右,那员小将下马,拿着一张硕大硬弓,一支响箭就射向了城头。

“检校司空,河西节度使张公奉诏讨逆!尔等立刻开城投降,当只诛首恶,若敢顽抗,牵连亲族。”崔虎心在城下放声大喊。

王守业赶紧让人找到射上城楼的响箭,果然响箭上绑着一封书信。

“检校司空、河西节度使兼鄯兰河廓四州节度使张,奉诏讨逆!河西军雄兵三万东出兰、会、原,河东军亦出兵自庆、宁南下,降者生,顽抗者死!”

一众将校沉默了,所谓河东军自庆、宁南下,他们倒不是很担心,也猜到很可能是夸大之语。

因为要从庆州(甘肃庆阳)和宁州(甘肃宁县)南下,必须走马岭水(环江)。

而马岭水枯水期和丰水期差距极大,此刻还未到丰水期,根本不能行船。

若无舟船之利,大军很难自庆、宁南下,何况宁州的牙兵和镇军也早跟着他们一起闹事了,朝廷大军就算来,也先得打宁州。

只是这河西军,来的就有点不妙了,大家造反闹事的时候,压根就没想过会从西边来人。

因此精锐之兵都走了,现在正在邠州集结准备去打长安呢,留守在老巢渭州的,全是老弱。

此时的节度使军队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雄壮者为牙兵,大多是节度使上任的时候自行招募或者带来的。

也有一小部分,是在本地父传子、子传孙继承下来的本地牙兵,专门等着节度使招揽。

这部分人比较能打,是整个节度衙门的核心武力。

剩下的,就是本地招募的一部分补充,他们一般跟着各地镇将分镇各处,算是半职业军人,其中还有一些是有服役期限的团结兵,都是本乡本土之人。

如果细化一下,就可以把他们分成三部分。

牙兵是职业军队,对应的是精锐雇佣兵这种。

半职业镇军其实就是昔年府兵制的余留,可以视为府兵。

团结兵就是本乡本土的乡团征召兵。

当然,这只是对于一般的藩镇而言是如此,银枪效节军,泾源牙兵那种占据州城,互相联姻,搞出军事民主化的怪胎不在这个范围中。

此时留守的王守业等人,就是属于本乡本土的镇军和团结兵,而作乱的贺川,实际上是由上任节度使张从宾,在各地招揽组成的牙兵。

张从宾去洛阳赴任的时候带走了一部分,为了控制地方留了一部分。

对于这个叛乱,或许在很多眼中都称不上叛乱的兵乱,王守业是支持的,但他家小族人都在渭州,是以并不那么积极。

这也是这种镇军的生存之道,他们出粮草,出武器,甚至还有一部分骁勇者跟着牙兵一起闹事,但从不挑头。

要是牙兵们闹赢了,朝廷奈何不得他们,那么牙兵们吃肉,他们喝汤。

要是牙兵们打输了,他们就要么赶紧投降,或者背刺一波,用来换取朝廷的从轻处罚甚至不处罚。

当然,也有玩脱了的时候,有时候牙兵们拿了钱粮、武器觉得还不够,会把他们彻底给干掉。

那种某某地方兵乱,屠某某城的,一般都是地方势力玩脱了。

有时候则是朝廷派来的其他节镇军马和禁军打顺手了,不需要他们背刺就能搞定叛乱的牙兵,他们也只能跟着倒霉。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不好掌控的危险活计,堪比鸡蛋上跳舞。

张昭当然是懂这一套的,他一看渭州城大体完整,四周乡野也没有被劫掠的痕迹,就知道这么回事了。

所以他才让崔虎心上去招降,若是能把彰义军乱兵的老巢给抄了,那他就立于不败之地,进可攻退可守。

王守业叹了口气,张昭猜的没错,彰义军的牙兵几乎全部跑到东边去了,渭州城中也就是他们这几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