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怎么反倒还繁荣了呢?(第2/3页)

或许是被俘虏过来的,也或许是定居在这的,具体情况已经说不清楚了,不过他们家的木工技术,确实跟本地其他人有些不一样。

就连卡迪尔这个姓氏,据说也跟他们祖上的来历有关,卡迪尔在布哈拉的意思是能干的,有能力的人,这是当年他祖上精擅木工活,而被总督大人赐下的姓氏。

但是,这只是传说而已,家族里的老人都不敢说这就是真的,所以卡迪尔也没当回事,只是心理,有了些许期待。

……

杜环,当张昭从一位叫做贾法尔·鲁达基的阿尔卡禁城宫廷诗人口中,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他是愣神了很久的。

这个名字,对于很多后世的中国人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在关注大唐历史的人心中,有着很高的知名度。

杜环,唐玄宗时期人,出自京兆杜氏,名门出身的他早年投身安西军中,在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麾下,担任掌书记、中校署丞这样的小文官。

他跟随高仙芝参与了怛罗斯之战,战争中杜环被大食人俘虏,并掳掠到河中等地,几年之后才被施放。

但杜环没有直接回国,而是跟着大食军游历了整个天方教世界。

他去过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去过地中海地区,埃及、突尼斯、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土耳其甚至希腊等地。

是中国最早到达非洲的人,也有可能是最早到达欧洲的人。

762年,杜环结束游历乘商船回国,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经行记》一书。

书中详细描述了河中、波斯、阿拉伯地区、地中海地区、非洲东海岸的地理和风土人情。

对于大食法(天方教)大秦法(基督教)也有详细记载,比起西方人自己的记述,要详细可信的多。

只是万分可惜的是,《经行记》后来失传了,我们只能在某些引用其记述的文章中,寻得一点点蛛丝马迹。

可以说,杜环的这本《经行记》要是不失传的话,很大可能,中亚、西亚和拜占庭帝国的很多历史都要被改写。

张昭在神游天外,但这位自称贾法尔·鲁达基的波斯人,还在用回鹘语跟张昭聊天。

聊他的曾祖父曾经拜在杜环门下,学习来自桃花石知识的事情。

当然,张昭不知道,这位在他身边絮絮叨叨,眼睛也不太好的老头,在后世的中亚五国乃至天方教世界,有多么著名。

这位贾法尔后世被称为波斯诗歌之父、沙漠诗魂,波斯文学史上的恒星,是波斯古典文学的奠基人。

塔吉克斯坦驻华使馆还因为这段渊源,多次在中国举行贾法尔·鲁达基的诞辰纪念。

不了解,所以就不重视,贾法尔·鲁达基觉得这个菊儿汗竟然是来自桃花石,为人彬彬有礼有很有学问,特别是比较尊重文化人,跟他聊天很开心。

张昭则是一边聊天,一边回忆杜环在《经行记》中的一段记录。

杜环记录说在怛罗斯之战后,有大量的工匠被阿巴斯王朝俘虏,在布哈拉,他曾见过有京兆人樊淑为汉匠,河东人乐陵、吕礼为织络者等。

这表明,在布哈拉等城市,曾有大量的唐儿工匠,他们或是被俘虏,或是不得已无法回归故国,但人数肯定不少。

本来已经过去两百多年,这些人的后裔定然早就成了当地人,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些事了,但张昭不管,这些都是技术人才啊!

他正愁没有借口从布哈拉勒索一批能工巧匠呢,这下可算是有借口了。

在这个时代,匠人就是最先进的生产力。

所以除了哈米德承诺的六百万第纳尔必须要一分不少以外,张昭还准备从哈米德这里勒索走至少两百人的各种工匠。

说干就干,张昭赶紧让今天在他身边担任贴身护卫的王通信,出去通知阴鹞子,让阴鹞子直接去找哈米德王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