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震惊(第3/4页)

正因如此,才是胡惟庸败亡,或者是历朝历代,相权尾大不掉的原因。

当然,历史上也有许多的尝试,既然如此,那么皇帝就干脆频繁地去更换宰相,一两年换一个新的。

可这样,却又导致了新的问题,即人家位置还未坐热,又有人取而代之,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政令无法延续。

因此,现在才催生出了所谓内阁制,内阁制的大学士,往往起于翰林,几乎没有任何地方上的经历,一辈子可能都在京城为官。

而翰林的工作,往往也只和文字打交道,使这大学士,彻底沦为了秘书机构。

这样的做法,确实解决了胡惟庸的问题,可新的问题是,相权虽然遭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且因为没有真正经历过大风大浪,没有治理一方的经验,固然其政治的智慧足够,却无法做到知悉下情。

张安世自是明白朱高炽的顾虑,便又笑了笑道:“姐夫,这也未必没有办法。”

朱高炽顿时抬眸看向张安世,道:“哦?说来听听看。”

张安世却是道:“现在就算说了,姐夫也认为我信口开河,只有眼见为实。至于这章程的事,就交给我吧,我送一份大大的章程给陛下,保管陛下满意。”

朱高炽笑了:“你这家伙……”

他露出几分无奈之色,却没有继续说下去。

对于张安世,他是极度信任的。这家伙是他从小看到大的,折腾的本事有,可办事的本领却也不少。

当即,他道:“父皇性子急,你赶紧一些,否则到时必是本宫要受父皇的责备。”

张安世信誓旦旦地道:“姐夫放心便是了。”

朱高炽此时又想起什么来,便道:“那天竺国,你为何要喊打喊杀?”

张安世道:“倒并非针对天竺人,而是……我听闻,天竺人历史上饱受侵略,实在不忍……最初的时候,听说先是什么波斯人攻入过印度、此后又有马其顿人,再之后更有塞人、安息人、大月氏人、波斯人、突厥人、现在竟连蒙古人也虎视眈眈,这数千年来,征战不休,无一日安生,所以……”

朱高炽倒吸一口凉气,好家伙。

张安世所说的这些入侵者,有一些是朱高炽闻所未闻的,却也有不少……是他略有耳闻的。

比如安息、月氏、波斯、突厥等等。

不过以上诸国,不,准确的来说,这甚至谈不上是国,对于朱高炽而言,说他们是诸部更合适。

毕竟这些人许多连称国的资格都没有,譬如月氏,就曾是匈奴人手下败将,汉武帝征匈奴,曾就想联络被匈奴驱逐的月氏人,一同对匈奴动兵,可惜月氏人被匈奴人打出了阴影,再也不肯东进,没想到……他们居然南下了。

至于突厥,也算是熟人,只不过……唐朝时,早已被驱逐,只是万万没想到,这些突厥人,竟还能在域外死灰复燃。

朱高炽看着张安世微微带笑的样子,不禁道:“倒没想到,你还有此善心。”

张安世居然叹口气道:“姐夫,我只是想给长生积点德。”

朱高炽:“……”

好吧,这理由,他无力反驳!

张安世平日懒,但是他是一个行动派,回到了栖霞,张安世便立即开始修书,而后叫人将这书信送了出去。

而紫禁城中,朱棣似是突然有了心事。

郑和所带来的天下诸国的消息,虽没有给朱棣带来巨大的震动,可带来的思考,却也是不小的。

冲破了地理的迷雾之后,似朱棣这样的雄主,当真开眼看过了世界,又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思考呢?

亦失哈见陛下心事重重,看了一下天色,便提醒道:“陛下该用膳了。”

“嗯。”朱棣淡淡地颔首。

亦失哈本打算命人传膳,朱棣却突然又道:“明日赐一些东西给郑伴伴,他在外不容易,好不容易回京来,该享一享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