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李神通为的是那般?(第3/3页)

在重新阅览了一遍许敬宗的奏疏,又快速的将自己的想法写到许敬宗奏疏,确认了自己的意思表达的很准确以后,李元吉吩咐赵成雍通过都亭驿,将奏疏重新递还给还在外地的许敬宗。

批阅奏疏,不是说你看过了以后就可以留下了。

面对一些需要回复,需要给出明确指示的奏疏,必须给出回复,给出指示,然后再将奏疏送回去。

这才是一套完善的上奏流程。

也就只有一些不好回,又或者没考虑好怎么回的奏疏,才可以留下。

俗称留中不发。

此外,还有一些千篇一律的弹劾奏疏,也可以留下。

毕竟,所有人说的都是一件事,没必要去挨个回复。

有了什么决定,在朝堂上当众宣告即可。

在处理完了许敬宗的奏疏以后,李元吉又开始处理起了各地的疏通、重新修筑官道的奏疏。

由于此次大唐疏通、重新修筑官道,是一个全国性的事情,所以各地的奏疏都比较多,时间跨度也很长。

也就是快要入冬了,北方大部分地方已经停工了,所有奏疏少了一大半,只需要批阅一些南方的奏疏就可以了。

不然工作量会大一倍多。

不过,即便是如此,李元吉批阅完奏疏的时候也到了晌午。

晌午,杨妙言在送完了那些姑姑、姊妹以后,在送饭的时候,带来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消息。

“你是说,王叔正带着一众叔伯兄弟,在长安城内欺负人?”

李元吉一边吃着杨妙言送来的东西,一边有点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问。

杨妙言咯咯咯的笑着道:“也不算是欺负人,就是把一些在坊市里漫无目的游荡的人赶回家去,让人家跟丈夫或者妻子同房。”

李元吉哭笑不得的道:“这还不算欺负人?!”

人家能不能行,有没有存货你都不知道,你就逼人家回家跟另一半同房?

这不是欺负人是什么?

明明征讨突厥也好,征讨吐谷浑也罢,都没李神通什么事,李神通这么热衷的比人家造娃,又是为了那般?

难道他以为,在这种事情上出点力,就能争取到领兵出征的机会了?

“你一会儿去找叔母说一下,让她劝王叔收敛点,不然王圭等人弹劾他的时候,我可不帮他。”

李元吉摇着头,示意杨妙言去找淮安王妃说说。

任由李神通这么搞下去,王圭和魏徵等人铁定弹劾他。

为了这种事在朝堂上打嘴仗,实在是有辱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