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爆炸就是艺术(第2/6页)

现在大家都很清楚,韩舟商业片非常厉害。

如果还有下一部,或者《功夫2》这种电影,有机会做主演的话,对自己的电影事业,是一个巨大的帮助。

不过,最让他们殷切的缘由,并不是所谓二十亿大导演的名头。

而是韩舟上去就喊韩四升:“四叔。”

韩四升咧嘴一笑:“小兔崽子,来得正好,直接上手,还是学一下?”

韩四升要让韩舟做这个副导演,不只是挂名贴金那么简单。

韩四升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教韩舟拍战争戏的战争场面。

本来,这应该是谢辅教的。

“谢辅啊谢辅,你这个老家伙就这么撒手人寰,把事情全留给老子了。”韩四升语气之中,带着三分气愤,七分惆怅。

韩舟:“我先学学。”

战争戏,韩舟《亮剑》拍了。

问题是,亮剑那战争场面,对比真实战争的烈度,实际上是不够的。

简单地说,一个连队正常的打仗,用的炸药,都比韩舟《亮剑》一个团开战用的多。

至于亮剑的兵团级大场面,全部都是历史资料,根本不是韩舟自己拍摄的。

《建军》现在,就有很多的夜戏。

全是爆炸戏。

不过,夜戏之前,还有一段文戏。

“缴枪,就是为了和谈,如果不缴,怎么和谈……”

“一条枪都不能交!”

韩四升:“咔!”

“二号机往前推,来,开始!”

韩舟在旁边看。

发现一次会议的场景,韩四升切了二十三个镜头!

韩舟也拍过会议场景,比如亮剑中李云龙做论文报告,其实就是大会场景。

韩舟用了一共用了四个镜头角度。

而韩四升的二十三个镜头,个个角度都不一样。

这场戏二十三个镜头,在电影里,只有二十多秒,花了足足一个白天才拍出来。

空下来,韩舟立刻就问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这么处理,镜头是不是太乱了?”

韩四升:“就是故意这么的。”

韩四升点燃一支烟,坐在椅子上:“你想,这样一个场景,实际上非常的严肃。”

“这么严肃的场景,如果拍法也严肃,讨喜吗?”

韩舟摆头。

韩四升:“那拍法严肃,会给电影票房有加成吗?”

韩舟继续摆头。

韩四升:“严肃的拍法,和快节奏剪辑,哪个制造出的紧张感更足?”

韩舟:“当然是快节奏剪辑。”

有人做过统计,自从蒙太奇这种拍摄手法被老毛熊国导演发明之后,一场九十分钟的电影,用到的镜头越来越多。

而偏向于动作戏的镜头,会比偏向于文戏更多的电影镜头多出将近三分之一以上。

拍电影,不断地用长镜头,是一种本事。

不断地快节奏切换镜头,也是一种本事。

韩四升:“说白了,这么快节奏的镜头闪烁,就是讨好观众。”

“严肃的东西,太多人拍过了,不缺这一个了。”

“或许,等十年二十年后,大家看惯了主旋律电影用这些手法制造氛围,又会喜欢上长镜头严肃场景。”

十年后?

韩舟想起了《觉醒年代》,压根不需要十年。

京圈终有一天会把主旋律电影拍烂,到时候如同觉醒年代这样的拍法,又将会回归。

韩四升:“你觉得现在的导演,对比四十年前的导演如何?六十年前的导演如何?”

“就比如你韩舟,是现在的票房代表,你的电影比起四十年前拍摄的《高山上的小花》如何?”

韩舟做了个惊恐表情:“四叔你别搞我。”

“论电影知识广度,四十年前的谢导不如我。”

“论电影的品质,十个我合起来也比不上《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