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渡劫

关陇世族针对于流民的所有情绪, 终于在四月末爆发出来。朝廷在世家的壮大下日渐沉疴,税收与所掌握的田亩均不足以封赏此战立功将士,更不足以拯救那些奔逃四窜的流民。

而三辅地区早已被世家盘踞, 如今破败,各家重建庄园, 也无暇他顾。至于贺氏, 因马晃等族生事,愈演愈烈,难以弹压, 不得不考虑借力各方将其驱逐。

因此在诸多诉求下,贺祎将军功授田提到了台面。

让贺祎颇为诧异的是, 此议在台中并未遭受太多阻碍。但他看到在原本仅有陇西、天水、安定的诏议上,扶风郡也被添加上的时候, 贺祎忽然意识到事情并非自己想象的那般简单。

崔谅于扶风驻扎,军队补给除了国家调配, 也要取之当地。一旦军功授田令下,当地政府便可施行土断, 在给军功阶层分配土地的同时, 大量的流民也可以借此机会安置。

如此众多的人口与资源,和一个毗邻京畿的军阀搅在一起,联系上自己这个军功授田提议的发起人, 种种阴谋之论,足以令人遐想。尤其近几日,崔谅处大概也受到了不少舆论的压力, 频频遣使来信, 如今台中人人自危,更有一些人视自己为欲偿私欲、支持朝廷土断、挑战世家底线的第一罪人。

当他前往台中纠察此事的时候, 却发现由保太后所出的诏命上,原本就有扶风一郡。思前想后,他自知是保太后借崔谅之力易储,借此机会光明正大地将资源倾向崔谅,同时也将崔谅打上一记贺氏的印号。军功授田,原本竟是保太后与皇帝、太子和薛琬等人的共同诉求。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贺祎明白此时舆论已不在他手中掌握,此时他必须要找陆昭来谈一谈。他目前尚不知此时是否于她有关,陆家也是世家,整个军功授田对于陆家本身在安定的铺展并无直接好处。如今崔谅在扶风实在太过显眼,若陆家能在三辅地区有所动作,以此分摊各方的注意力,有些事情上,他也愿意做出一些让利。因此,他借陆昭第二次旬假,在她归家的途中,找了借口请她前往相府面谈。

因是归家,陆昭妆容素雅,衣饰浅淡,入相府时竟也无人注意。在仔细听闻贺祎的询问后,陆昭浅笑道:“扶风之事,皆是各方所定,我人微言轻,何能定策。不过丞相既言与我,我也定要为丞相排忧解难。一是两家实为一体,再者当年丞相在御前为我兄长归魏力陈,这份情义,陆家也都是念着的。”

“前几日我兄长入宫辞行,陛下坚持他多留京中几日,如此倒也便宜。”陆昭略微沉吟道,“我兄长尚有不少亲信在京,那日他来长乐宫,想必丞相和太后也都见过了。扶风土断,难免有乡土之争。丞相身居高位,多有不便,弹压众人这种事情,可以交给他们来做。届时从安定调骑兵五百,如有纷争,足以平定。”

贺祎听罢亦缓缓点头,无论是以自己丞相之位出面介入,还是让崔谅帮忙介入,在此时的舆论环境下,可能会激起各方怨怼。陆家新出门户,势头正烈,各方忌惮陆归在安定的数万人马,做这种事情反倒没有束缚。

因此贺祎笑道:“既如此,那我明日便为你兄长手下争取一个门侯之位。”

自彭耽书入朝,备选女官的各家也陆续入京。崔谅仅仅是派人将女儿送入都中,自己则继续留在扶风大营。恰逢此时,朝野舆论皆言陆氏一族崛起与贺氏丝萝相缠,而此言论,以乌台流传最多。而先前陆归封侯与陆昭易封之议,皆由太子提起,众人不免感慨太子此番着实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听闻此言后,元澈只是淡淡一笑,薛琬用计,一石二鸟,以此离间贺氏与崔氏的关系。即便不成,崔谅之女崔映之遴选女士中在即,想来也会和陆家因此事而不睦,如此来避免贺氏与崔、陆两家裹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