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春晨

顾孟州的溘然而逝给本不平静的建邺上空,笼罩了一层巨大的阴影。早上从朱雀桁至建邺东门各坊,皆为顾老鸣钟致哀。同在朱雀桁所居的沈家、贺家也命家人仆从撤去府上红灯,另备上一份厚重的祭礼,前往顾府吊唁问候。

钟声袅袅荡荡传入吴宫内,重廊下的陆昭忽然驻足,抬头望了望天空,几只鸦雀被惊得扑棱棱地飞起。老树枝丫上最后几片枯叶也已掉落干净,在整个严冬的摧枯拉朽之下,于春日即将到来之前枯萎而死。

陆昭默默将头上一枚丁香色累金珠花取下,放在了雾汐的手中,然后继续前行。至父母所居的正殿,顾氏的贴身侍女琼瑰正察看早膳茶汤等物,见了陆昭便引她进了殿。陆微起得较早,已经先到了,便与陆昭一同前去问晨安。

陆振抬头,见陆昭穿的依旧是昨日请安的衣裳,但头上的那枚丁香紫的头饰今日却不见戴,大约也知道出了事情。让二人起身后,陆振先命人摆饭,一家四人分两桌而坐。相较于太子饮食的规制,吴王陆振的饮食上仅在器具方面略减,但早膳菜色皆如以往。因现在与子女所居一处,几名厨子难得颇有眼色地在菜量上添加了不少。

早饭四人皆是无话,陆微昨日疲累,腹中饥饿,吃的比平日要快些,一边吃着,一边偷偷望向上首的母亲。然而筷子还未将那枚醉鸭放入口中,见母亲凌厉的目光扫了过来,陆微一下子边放慢了筷子的速度,很是老实。

陆昭略用了些粥羹虾鲞,见上首的父亲已用完饭向自己看过来,便自觉放下碗筷,跟随父亲前往后堂。

陆振如今年逾四十,身穿一件藏青色襕袍,自吴国灭后,身形略比往常消瘦了些,但精神尚好,又有在行伍时身体的底子在,气质上仍看的出有着割据一方的枭雄底色。

待确认四周无人时,陆振方道:“这一月以来,我儿筹谋缜密,渊图远算,以纾家难,委实辛苦了。有今日局面,也不枉当初顾公与你祖父对你的一番栽培。”

陆振对这个女儿的赞赏已经不同于以往。早年见他只觉得女儿在读书上聪颖敏悟,又肯下功夫,便让她开始跟着自己学习处理一些政务。

那时候陆振的父亲陆钧还在位,但并未坐稳江东,而陆振领会稽郡太守兼任丹阳尹,便带上陆昭一同赴任。当时陆钧欲封陆振的长子陆归为历阳县男,这是陆氏这一代子女第一个分封,亦是陆振子女的首封。消息送至建邺,顾氏自然欣喜,连忙将消息送至会稽。

但当陆振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却沉默了。他那日有心试探,便将消息告诉给坐在旁边的陆昭。陆昭想了想,只静静地说,一定要让哥哥固辞不受。陆振看着眼前年仅八岁的女儿问为何,陆昭则说,淮南常有战事,历阳乃重镇港口,多流民,本土居民常与之争锋,若以历阳请封,必生民变。况且历阳仍为江水枢纽,控扼寿春,寿春陶氏等族必不称美。陆氏立足江东未稳,而扼猛虎咽喉,必遭反噬。

陆振仍记得小女儿说出这些话语时,沉沉静静,波澜不惊。当时他几乎泪盈眼眶,因为他知道,这样年轻的年纪,在政治上懂得如此克制,如此冷静,需要怎样的经历,亦需要怎样的天赋。这日陆振心中喜悦,便口述家传的《汉书注》两卷与她,自此对女儿更加亲重。

如今局势危如累卵,女儿能以一己之力,打破死局,借北方门阀之手,将时局搅乱,将南人推上台前,以魁首之要,使陆家平稳着陆,甚至还能利用前朝玉玺,千里遥控长安局势。这其中虽有顾氏鼎力支承,但整个谋局布策,仅仅由她一手完成,这已经足以令人为之惊叹击节。

望着眼前已然长高不少的女儿,陆振道:“顾老已去,南人部曲虽然尚能一心,但毕竟不能牢固如初。如今南人声望虽集你一身,但你手中无兵,亦无实权,即便有大义加身,也无法制约各方。战场情况一向瞬息万变,战时各家能否同心戮力,战后是否不会越位而立,全凭个人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