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烈马

车驾走至重华宫附近,元澈心中烦闷,便丢下众人独自行走。雨下了一整日,地上零落着竹叶与梧桐叶混成一片。那些曾经干净的、肮脏的,茂盛的、凋零的,被人歌颂的、被人唾弃的,经过几番践踏之后,皆化作污泥,再也辩不出了。

元澈走至廊下,见周恢带着雾汐正在等候,遂问道:“查出什么来了?”

周恢回话:“按殿下的吩咐,奴婢把那名士兵带来了,如今关在西北边的小柴房里。雾汐守着旧苑和吴宫的入口处,果然见有人报信,报信的人是往蒋弘济那边去的。只是……”

“只是什么?”元澈见周恢犹豫,冷笑道,“你只管说,好听的不好听的,孤今天都听过了。”

周恢道:“人进去报了信,出来就被人……”

元澈看了他一眼:“你亲眼瞧见的?”

周恢知他素来多疑,连忙道:“是雾汐先发现的。”说完往后退了一步。

元澈朝雾汐抬了抬手:“那你来说。”

雾汐听元澈的语气,只觉得颇为不善,思忖再三,方才道:“回殿下,那人报信进去,没过多久就出来了。之后又有一名带甲侍卫追了出来。两人说了几句之后,便一块往婢子这边走。婢子怕被发现,情急之下便躲进了旁边的废殿里。等再出来时,那人倒在血里,看上去已经不行了。婢子便去找周总管。但若是说亲眼看见,倒也不能算。”

其实这种情况下,不是亲眼看见的才是正理。但有时说谎的人为了让别人相信自己,会说是亲眼看见的。

蒋弘济派人灭口,自然要找个没人的地方,宫里四方直的墙,能躲人的地方少,往雾汐藏身处走,是理所当然。要亲眼看到凶手杀人,距离不会太远。一名小小宫女,没这个胆子。而且以蒋弘济亲卫的警觉性,一定距离内有人,肯定很容易发现。

元澈将她的话前前后后细想了一遍,觉得并无纰漏,方才点点头道:“他们做的倒是干净。”

周恢道:“其实也不算十分干净。”说完从袖中取出一个帕子,里面包着一枚玉佩,“请殿下过目。”

元澈接过一看,不由得怔住。这枚玉佩,他见苏瀛佩戴过。玉佩缀着的是大红璎珞,苏瀛素来在声色犬马,锦衣华服上用心。他还记得自己夸过苏瀛,这玉佩的大红璎珞配的精神。

“奴婢找了人查验尸体时发现的,手心里头攥着,废了半天劲才掰开抠出来的。”

元澈此时脸色煞白,只觉得五脏六腑如被冰锥刺过一般,周恢的话落在耳边,嗡嗡回响。若苏瀛亦与蒋、周二人同谋,他想不到自己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他立了半晌,方对周恢道:“你派人送她回旧苑吧。”说完之后,负手离去,口中喃喃道,“原来他们说得檀道济,是他。”

周恢遣人将雾汐送走。如今因太子手下兵马很是吃紧,旧苑宫门守卫并未被替换,虽然台城与吴宫皆被封锁,但亦有消息走漏的隐患。于是临走又嘱咐了雾汐,让她务必小心,又告诉了她哪一处是太子的人,哪些内侍是他安排的,可以放心遣用。待安排妥当之后,周恢才回到泠雪轩。

此时,元澈倒是恢复了寻常神色,披了一件外袍,静静坐在窗前。

周恢也见过苏瀛佩戴过那枚玉佩,知道太子所忧。此时见元澈面色有所缓和,方才将心中所想说出:“这玉佩是那人临死前攥在手里的,既不是藏在袖子里,也不是配在腰上。依奴婢看,倒不是苏将军赏给他的。”

元澈淡淡一笑道:“是蒋弘济特意让咱们看见的。他想告诉孤,他与苏瀛有过交情,甚至交情还不错。至于是什么样的交情,不过凭孤去猜罢了。”元澈一边说,一边推开窗,任凭溶溶月色洒在衣袍上,“你看,若只瞧见这地上的积水,你知道这几日下的是雨还是雪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