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个半小时后,飞机抵达苏城站。

林微云醒来,浑身沾了冷汗,她双手紧紧握着扶杆,深呼吸平复心情。

走出机场打了个车回到家,已是下午三点。

林宅在南溪河里边荷花塘边,林微云乘着小船沿着河,悠悠前行。

时隔一年再回故乡,恰逢一场绵绵细雨,暮色下的南溪古镇,仿佛染了水墨的画卷,烟雨朦胧,风景如画。

路上游客三五成群,原本清冷静谧的古镇,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息。

岸上有熟识的阿公阿婆看见她,都会热情打招呼。

“阿云回来啦?”

“一年不见又漂亮了!”

“你阿母没跟你一起回来吗?”

“好孩子,这么晚了还没吃饭吧?”

“得空来阿婆家,阿婆给你煮双浇盖面,你小时候可喜欢吃了。”

这情景让林微云一秒回

到小时候,不禁招了招手,扬起乖巧的笑容。

“谢谢顾阿婆,我吃过啦,明早再去看您哈~”

吴侬软语的苏城话,就如同这条澄澈很是软糯清甜,说出来连带着她沉寂的心,也温柔了许多,鼻尖泛着些微苦涩。

大概是这种久违的关照,令她有些受宠若惊。

自八年前父亲出事后,她一个人在外求学,甚少回老家,陈女士与父亲离婚后也早已改嫁,只在父亲葬礼那一次回来过,后来搬去了北市有了新的生活,便再没有回来。

老林家自此只剩她林微云一人,每年也就父亲忌日和过年会回来一趟。

再后来,一个人的年夜饭多少有点悲凉。

她过年也不再回来了。

这次若不是孟其姝要来打卡,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在家留多久。

不是不喜欢家,只是这个水墨丹青一般美妙的地方,早已没了待她归来的家人。

南溪镇从来都是江南的富庶之地,如今更是非比寻常,因为这里流传了上千年的古文化遗址和技艺,前几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还有不少技艺选入国家非遗名录。

林微云甚至靠着村里每年的分红,上完了高中和大学,除了林家老宅,这算是父亲留给她最丰厚的遗产。

船靠岸,林微云上了码头,往上林村走去。

此时天色渐晚,她背着庞大的琵琶盒,一手撑着伞,一手拉着行李箱,穿梭于青砖黛瓦之间,高跟鞋“哒哒”敲在光滑翠绿的青石板上,别有一番心情。

三月的荷花塘寂静无声,不似古镇中心南溪河道两岸风光,这里几乎无人问津,只有本地几户人家住着,其他几家都搬去了河两岸,开着小卖铺做些小本生意。

虽然她们老林家没有人在,门前的风景依旧,干净清雅,荷塘边的柳树袅袅如美人腰,随风招摇,多了几分生气。

更令人惊讶的是,她家门前的青石小路,不知什么时候修成了平整的柏油路,十米一杆路灯,绕着荷塘,通往南溪镇的另一个出口。

待走近了,林微云才发现隔壁邻居家已经建成了,一整座庭院扩大了好几倍,看着特别大气阔绰,一堵灰白围墙,颇为神秘。

这座园林去年就好像已经开建了,要不是门口停着两辆黑色轿车,她还以为是新建的景点。

两家相隔不过一百米,放眼望去,在这栋豪华苏式园林别墅的映衬下,她老林家就像风雨飘摇中,破败荒芜的老破小。

林微云只小时候听父亲提过,那一家姓吴,很久很久之前就举家北迁了,这些年都未曾回来过,印象里那里曾经也和她家一样破旧,如今焕然一新成了大别墅,大概是子孙后代发达了,回来重建的。

她没有多想,推开自家吱吱作响的木门,四目空无的庭院令她不禁鼻尖一酸。

平常有堂叔过来帮忙打理,所以庭院中的银杏桂花,翠绿依旧,没有杂草丛生,也没有因为毫无人气而蛛丝织网、霉气冲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