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人类冬眠的希望(第2/4页)

要知道,在黑暗的太空中,人们会失去实时的交流。

许多人可能觉得读大量的书就行,但日复一日的枯燥旅途中,看书很快也会变得无聊。

科幻片的常见镜头,就是一个宇航员躺在石棺般的冬眠舱中,度过漫长的太空之旅。

他们的心脏每分钟只跳动3次,体温徘徊在2.78摄氏度,却依然能够存活,并拥有古菌一般的顽强生命力,并在打开冬眠舱后,神奇地恢复正常,身体不会出现任何毛病。

这就导致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人类究竟如何才能安全地让一个人的身体断电,使其接近死亡。

然后,再根据需要让他复活呢?

在研究的早期,科学家在低温疗法中看到了一些希望。

低温疗法是一种医疗技术,对经历过心脏骤停的人进行冷却,一般是通过静脉注射冷却液,直到他们的内部温度低至31.7摄氏度。

这将大大降低他们的新陈代谢,使他们的细胞可以在氧气和能量减少约30%的情况下运作。

对于血流减少,受损身体难以愈合的病患来说,低温疗法是可以救命的。

在这种低温状态下病人通常只能保持一两天,主要是因为寒冷会引发强烈的颤抖,必须使用强力镇静剂和神经肌肉阻滞剂来控制。

但科学家发现了几个罕见的案例,部分病人可以保持长达两周的低温。

于是他们开始探讨,尽量将这种状态维持得更久。

很可惜,深入研究低温疗法时,遇到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用来控制颤抖的药物也会让人停止呼吸,昏睡的宇航员将不得不插管来维持生存,而保持静脉输液所需的针头也会增加感染的概率。

理想中的替代方案是让宇航员吞下一颗药丸,然后躺下进行漫长而寒冷的沉睡,在此期间他们可以自己呼吸。

看起来仿佛有些像天方夜谭,但这种场景对大部分人都不陌生。

这就是动物界的冬眠能力。

科学家开始想象,如果能像人类的近亲——冬眠的动物们学习这种能力。

也许能够调整自己的大脑和身体,进入冬眠状态,从而彻底解决太空航行的问题。

只可惜,这方面的研究一直都不太顺利,也没有掀起多大的浪潮。

鹰国的NASA一直都在资助相关的项目,目前也没有听到任何有用的进展。

因此卫康在看到自己的研发人员竟然有所突破,顿时就有些失态。

“是动物冬眠的秘密被发现了?”

“还是人类冬眠的实现有了新的希望?”

他心中泛起阵阵惊涛骇浪,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

“研究组获得了一只能够冬眠的极低松鼠,于是使用微透析技术对其进行观察和研究,并有了一些关于冬眠动物的新发现。”

“微透析技术可以将微小的管子插入动物的头骨下面,采集神经化学物质的样本,从而进行深入研究。”

“这一过程通常会在管子和大脑接触的地方留下疤痕,但是当极地松鼠结束冬眠,苏醒过来后,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伤痕消失了,甚至连探针插入的位置都找不到。”

“由此推断冬眠可以保护大脑免受伤害,这是一种动物自发的保护状态。”

“如果能在人类身上复制这种状态,可能会减缓衰老,并进行自我修复,将会有巨大的价值。”

“研究组对极地松鼠的冬眠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极地松鼠身上激活A1腺苷受体,就会诱发冬眠。”

“但是这种药物有一个重大缺陷,需要注射到松鼠的大脑中才能起作用。如果通过静脉注射,该药物又会影响到心脏,使得心跳减速,直至完全停止,无法从冬眠中苏醒。”

“研究组将该药物与一种大分子A1腺苷拮抗剂相结合,制成一种静脉注射的混合药剂,在不能自主冬眠的大鼠身上进行了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