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二章 人造膀胱临床,灵魂拷问(第3/4页)

在这里,一切都看成绩说话,上级领导永远只看你做成了什么事,解决了什么问题,而不是看你ppt做得有多么漂亮,报告写得多么滴水不漏。

这样一来,大家心里自然只有项目,愿意协同合作,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

每个人在项目中有自己的作用,只要出了力,就不会被忘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回归了它的本源,每个人相处起来,都简单而友好。

给他的感觉,就像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大家在一条河里,良性竞争,奋勇向前,而不是彼此内耗,拼命卷起来,扯对方的后腿。

想到这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薛珅对三清的归属感,从未有一刻,如此强烈。

……

“人造膀胱可以申请临床实验了?”

卫康看到这个消息,也不由感到一阵惊喜。

人造膀胱这个项目完全就是下属自发进行的研究,并非他的安排。

现在有了成果,足以证明三清的自研能力,以及在干细胞再生领域的潜力。

再加上其他临床项目,三清目前的研发积累可谓是深不见底。

“看来要加大在人造器官方面的投入了。”

“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领域,人工心脏,人工肾,人工肝,人工肺,人工胰腺,这些都有极大的市场需求,每时每刻,都有无数病人因为身体各器官衰竭而死去。”

“如果能够使用人工器官,帮助他们渡过一劫,重获新生,那无疑是世上最伟大的事情,也是医药行业的终极意义所在。”

人工心脏的成功,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他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

原本他以为,对于器官衰竭患者,器官移植才是最优解,但异体器官移植的终身排异反应,以及罕见的匹配率,证明了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除非患者能够用上自体克隆器官,才能彻底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

可是自体器官克隆,从技术上来讲,实在太难了。

科学界目前只能克隆出一个个细胞,再根据细胞培养出一个个迷你类器官,离克隆出有血有肉有神经的真正器官,还离得太远。

更不用说批量产出自体克隆器官了。

所以,卫康也只能先尝试一下人工器官这条捷径。

作为有着扎实理工科背景的企业家,他深知,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如何才能更好的问题。

人工器官好歹造出来就能用,不需要患者苦等,排异反应也低,在目前来说属于最优解了。

而且人工器官还有一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成本低,极具性价比。

因为人工器官属于工业产品,每个器官的型号有限,具有通用性,不需要量体定制。

这一特性无疑给量产化开了一扇天窗,任何产品一旦开始量产,其成本就能以极其恐怖的速度降下去,再以极其恐怖的速度普及到民众中去。

器官移植动不动上百万的价格,注定了它只能属于少数人。

许多人就算等到了匹配的器官,也根本用不起。

甚至,他们从一开始,就因为价格原因,没有考虑过器官移植这一选择。

而人工器官如果能量产,卫康有信心把它的价格打到跟抗癌药一个档次。

这对大部分人来说,就不再那么遥不可及,能够成为一个坚定的选择,不再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看不见摸不着。

至于更好的自体器官克隆,卫康心里很清楚,这玩意一旦问世,从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必将成为有钱人的禁脔。

因为从iPS干细胞分化成自体器官,这个过程非常麻烦而繁琐,耗资巨大,远比器官捐赠要更加昂贵。

那些连免费捐赠的器官都用不起的穷人,怎么可能用得起自体克隆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