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五章 全口径通吃,从双杀到绝杀(第3/4页)

“三清集团研发成功小口径人工血管,能够替代你们自身的血管,进行动静脉内痿,现在临床三期试验正在我院进行。”

“你们年纪大一点的,经常发生血栓的,还有已经使用了人工血管进行内痿的,都可以去住院部旁边的临床楼,申请临床试验,使用他们的人工血管。”

“不要怕麻烦,试验是免费的,不花一分钱,但是会让你们的血管通路更加顺畅,不容易发生血栓。”

唐医生越说越是激动:“相信我,大家明天就去申请临床试验吧。”

“这就是科技带来的一次次量变,希望下一次我再给你们带来的好消息,会是尿毒症能够彻底被治愈的奇迹。”

病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开始有些愣神,但马上反应了过来,变得欣喜万分。

他们不能坐起来,只能一个个躺在床上,七嘴八舌地提问。

唐医生脸上浮现笑容,耐心地解惑。

病人们的疲惫一扫而空,身体里仿佛奇迹般地暂时拥有了力量,声音越来越大,脸上也有了光彩。

里面的响动引起了外面等待透析人群的注意,许多人站在门口,朝里面不住张望。

这里面同样有不少熟人,瞬间认出了唐医生,纷纷涌向他的身边。

唐医生笑容满面,朝着他们招招手,中气十足地开了口。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

华西医院并非唯一提前开启临床三期试验的医院。

羊城,京城,海市,沙城等一二线城市的知名三甲医院,也都纷纷行动起来。

他们之前都跟三清有过深入的临床合作,只要上级部门允许,三清自然求之不得。

很快,三清成功研发小口径人工血管,解决国际难题,填补产业空白一事,就铺天盖地地上了新闻,传得到处都是。

只不过,与大口径人工血管震惊了全国网友不同,这次震惊的是业内人士。

国内器械厂商都很兴奋,一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

因为这表明了人工血管新的发展方向,生物材料无疑比旧款的涤纶材料更合适,更前景无量。

尤其是上游的涤纶材料,一直以来都被国外厂商所垄断,国内厂商很难突破专利封锁,自行研发出新的材料。

现在,三清给他们指明了一条生物蛋白材料的方向,证实了其可行性。

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做一个追随者,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研发出新的材料来。

也许效果没有三清的那么出众,但可以走性价比路线,形成阶梯竞价,依然会很有钱途。

甚至还可以做三清的代工,或者供应商,只要在这条产业链上,或多或少都能够赚到钱。

毕竟每年四万条人工血管的需求量,以后还会越来越多,三清肯定没办法一个人吞下,全都自己生产,怎么着也得分润给诸多友商。

以前这几万条人工血管都是进口,他们一口汤都喝不到。

现在人工血管打破垄断,彻底国产化了,也就意味着大家都能上桌开席了。

这新鲜出炉的大蛋糕,他们怎么着也能分到一小块,比起以前只能看着干瞪眼,可要强太多。

与国产厂商的狂欢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心都凉透了的泰尔茂和迈柯唯。

他们面对这一现状,还都一个个手足无措,完全没办法应对。

一个新厂开了5年都没恢复产能,一个因质量问题被铁拳直接击倒。

两家全都是不作不死,咎由自取,长期处于优势,使得他们变得懈怠,各种失误,自己把市场拱手相让,实在怪不得别人。

更让他们恼火的是,这两家的拳头产品都是大中口径的人工血管。

小口径血管,他们也搞不定,只能看着三清的消息,恨得咬牙启齿,无能狂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