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用得起的空中120(第2/4页)

所以,虽然可能还是要一年才能完全获得注册证,但中间不影响他卖货。

只是一开始只能卖给军方或医院,用来做紧急救援罢了。

问题不大,卫康心想,随即又想起了民用化的事情,便问道。

“尹院长,还有个事,我们当初签订协议的时候,由于是军方定制,所以有一个保密的条款。”

“但是最近一些医院也对这些设备很感兴趣,他们也想用在紧急救援上,所以如果民用的话,你那边有什么意见吗?”

尹院长一开始有些惊讶:“这么快就有医院看上这个医疗一体机了?看来他们也很早就有想法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他不禁哈哈大笑了起来,似乎为自己领先一步的设想而感到一丝得意。

“放心吧,我们的保密条件只涉及到研发阶段,现在三清都已经做出成品,各大军区都用上了,也就无所谓保密不保密了。”

尹院长痛快地回答道:“其实说来惭愧,这些设备都是三清的研究成果,我们真的没帮上什么忙,也就是提出要求,然后你们就拿出样机了,我到现在还没反应过来呢。”

“所以民用化这块我没意见,三清想怎么卖就怎么卖吧,反正也是用来救治病人。”

卫康微微一笑:“那就好。”

两人又聊了一会,便结束了通话。

果然,接下来三大军区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过来。

就连中部和西部军区,也都紧随其后,纷纷下了单。

因为夏季是一年中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季节,预警最频繁,过去四年中,全国夏季预警就超过11万条,占全年预警的一半。

而6-8月,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都会大增,其中最常见的是暴雨,高温,台风,地震以及泥石流这种地质灾害。

为了应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各类灾害,航空医疗救援是最有效的方式。

遗憾的是,国内的航空医疗救援,几乎全部都是由军方和武警的运输直升机,以及交通运输部门的海区打捞救助飞行队来施行的,很少有企业等民间力量卷入。

这一点跟国外相比,差距相当之大。

不但救援飞机数量偏少,航空救援体系不完善,也缺乏专业的航空救援团队。

而各大军区的直升机在抢险救灾中,虽然起着关键性的救援作用,但毕竟不是专门做这种事的,经验和装备都有限,直到这次配置得到史诗级加强,才完全发挥了实力。

他们必须更加努力,做好一切准备,以应对高发的自然灾害。

中部和西部地区洪涝灾害风险高,东部沿海地区台风预警多,南部则可能多地发生地质灾害,北部还有森林火险和旱情。

总之,这三个月,全国各部门的神经都紧绷着,生怕出现任何疏漏,导致出现重大伤亡。

……

苏省,宁市人民医院。

院长张爱平盯着手机已经看了半个小时了。

“10日,湘省德市发生一起特大洪水,幸好出动直升机转移了数十名伤病员,在飞机上获得了及时的治疗,很快就转危为安。”

“据悉,这次军方的直升机装备了三清的急救设备箱,里面配备了便携式除颤仪,呼吸器,监护仪,注射泵等设备,可以在飞机上为需要的伤病人员提供紧急救治。”

“15日,川省攀枝市发生泥石流灾害,军方出动直升机救援,伤员在飞机上获得了三清急救设备的治疗,无一伤亡。”

……

接连好几条救灾新闻,看得张爱平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不过,他很快就敏锐地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这几起事件中,都出动了军方的直升机进行紧急救援。

但奇怪的是,根据新闻报道,这些直升机只是普通的运输直升机,并未经过改装,只能够大量运输伤员,按道理是无法在飞机上对病人进行院前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