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样机完成(第2/4页)

陆庭峰眼看一群下属玩得有点嗨,于是板起脸叮嘱道。

AED这种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后,是需要通过动物实验,跟同类产品进行类比后,才能通过审核上市。

由于在解剖学结构上,猪的心脏结构,血液循环系统跟人比较接近,胸廓大小也跟人比较接近,所以一般除颤仪的动物实验都是在猪身上进行的。

不同的AED产品会设置不同的能量级。一般,每个能量级需要10头猪做试验,2个能量级就要20头。

三清的AED属于新产品,要和已经上市的产品做对照组,这样就需要40头猪。每头猪做30次试验,至少要完成1200次,才能用在人身上。

这样的动物临床试验,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就难怪一些实力不够的器械厂想走捷径了。

不过现在药厂和器械厂,有钱的话,都已经把这些琐碎而漫长的临床试验,统统外包给了CRO公司。

器械团队很快装上十台样机,进行更加严苛的验证,以确保所有的功能都不出任何问题。

正好这时候,新招的一批工程师也到岗了。

陆庭峰手上又多出不少人手,便分成不同的项目团队,对四款设备分别进行同步攻坚。

除了这四个新项目,两个老项目也需要维护,以及继续开发。

而且陆庭峰心中也有新的打算,由于三清目前的器械产品都是便携式的,所以他想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投入人手,开发医院用的专业设备。

三清现有的便携式自动除颤器(AED),跟医院用的专业除颤仪还是有很大差别。

医院的除颤仪就是人们经常在电视中看到的那种,医生抢救病人时手里拿着的像电熨斗一样的东西,然后按在患者的胸口,电一下能把人从床上电得跳起来。

它一般是手动除颤,配置和功能比AED更多,设备也更大,通常都有手提箱那么大,而且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医护人员使用。

而AED可以由医护人员使用,也可以由接受相关急救培训的人员使用,甚至可以由普通人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

AED的适用范围和人群无疑更加广泛。

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AED是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并给出是否除颤的决定。

但除颤仪必须由医生根据心电图指标来进行决定和操作,需要专业的医疗知识。

除颤仪还有一些其他的监护功能,比如:同步电复律,起搏,甚至加上一些插件还可以测量血压,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等等。

除颤仪虽然在价格上,与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医疗设备没法比,但技术含量却不低。

别看只是简简单单的给病人电一下,但怎么电,什么时候电,却十分关键。

否则的话,直接从电源插座上拉两根线岂不是更简单?

就这样一台设备,市场容量达到了几十个亿!

陆庭峰还是相当眼馋的。

监护功能对于三清是强项,所以只要把这些功能加上去,做一款医用除颤仪,应该问题不大。

当然,他现在只是想想,主要心思还是用在军用医疗一体机上,要尽快把四个新设备的样品做出了,然后进行综合一体设计,做一个医疗箱,才算完成一整套的成品。

在工程师打样的时候,他也没闲着,而是根据自己在120医院所体验的实战演习,进行改良和再设计。

硬件方面改进不多,主要是使用耐磨耐用,防振防摔的材料。

软件方面却要根据军方的一些细微要求进行调整。

主要是做得通俗易懂,简单易用,把程序都尽量精简到3个步骤之内搞定。

这方面就需要他亲自来把关了,尽量做到贴合客户的需求。

时间过得飞快,由于招揽了一批新的工程师,人手非常充裕,所以项目进度也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