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闻人龙的挫败与斗志(第2/4页)

胖子云淡风轻地挥挥手:“哎,很正常,认识老大这么多年,我早已习惯了这种被捶打的人生。你在这呆着,很快也会习惯的。走吧,一起吃饭去。”

两人很快吃完饭回来,各自回到自己的办公桌。

博士后打着饱嗝,一刻也不敢放松,拿着那本英文书,开始奋发苦读。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早点看完,以便尽快能听懂闻人龙的讲课内容。

胖子则打开电脑,查看起了项目进度。

看了一会,他眉头紧锁,越看脸色越是沮丧。

这是一个关于凝血因子拮抗剂的新药研发项目,是根据去年发布的超级止血剂所引发的灵感而来。

三清这款超级止血剂是一种强效药物分子,不但能促进受损毛血管端收缩,也能强烈激发血液中的凝血酶,从而达到3秒止血的效果。

止血剂出来后没多久,胖子在深入研究中发现,这种药物分子之所以能对凝血酶有如此强烈的作用,是因为它针对一种凝血因子的活性点位,从而激化该凝血因子的活性。

于是,胖子开启逆向思维后,很快就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如果在这种止血药物分子的基础上,研发出一种针对凝血因子受体的拮抗剂,岂不是能达到相反的作用,让凝血因子失去活性,从而抑制凝血酶的活性,达到抗凝药的效果。

药理学有一种受体理论,就是说一种药物之所以产生效果,是因为它会抓住对应的受体,就像一把钥匙开一个锁一样,只有该药物或有关的化合物才能够打开这把锁,激活这种受体。

许多药物就是基于这种理论而研发成功的,最著名的受体就是阿片受体,吗啡之类成瘾药物就是作用于阿片受体从而产生强烈的成瘾作用。

受体理论很容易让人想到,那如果用一种相似的化学分子,占据了所有的受体,岂不是就能阻止该受体发生作用?

就好像将一块形状相似的橡皮泥塞进锁孔,就能堵住该锁,从而让真正的钥匙无法插进来,起不了作用。

这块形状相似的橡皮泥就是拮抗剂。

化学分子是立体的,这就导致一些结构上的细微变化会使一种药物变成拮抗剂,或者使得拮抗剂变成药物。

例如,吗啡是一种兴奋剂,若是把吗啡分子的甲基改换成烯丙基,那它就变成了一种有效的拮抗剂烯丙吗啡,不但不会让人产生兴奋,也不能镇痛,反而能够阻止吗啡或者其他阿片类药物产生效用。

它把吗啡从受体中挤出来了,挤占了受体的位置,使得吗啡无处发生作用。

胖子想要研究的凝血因子拮抗剂也是基于同一个原理。

只要将药物分子结构做一些细微的改动,就能从止血剂中获得一种拮抗剂,从而得到一种全新的抗凝药,对静脉血管血栓起到极大的抑制作用。

胖子当时想到这个主意的时候,激动得差点从电脑前跳了起来,他当即就拿着研究发现去找闻人龙申报项目。

闻人龙对他的创新思维大加褒奖,几乎是立即就同意了他的申请。

这属于AI制药实验室的第一个自主研发新药项目,而且是全新的心脑血管领域,于是获得了极大支持。

胖子带着五个博士,一共六个人组成了新的攻坚团队,全力研发创新抗凝药。

然而,项目一开始,进展并不顺利。

由于要将所有相似结构的药物分子都合成出来,再一个个检测效果,而同样的碳氢氧,即便以同样的方式排列,效果实际上却并不一样。

总体来说,工作量非常大,光是分析不同药物分子之间的细微结构,就要了这六人的老命了。

他们只能求助于闻人龙,在他的帮助下建立起AI模型,对不同药物分子结构进行筛选,再预测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