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过渡

七年后。

一九七七年, 春。

日子过的飞快,时间更是最最禁不住混的, 上一刻好像还是七零年一月,甚至都没过大年,现在就已经是七年后了。七七年春天跟往常每一个春天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但是一年又一年,小孩子们倒是都长大了。

大人倒是没什么感觉, 但是小孩子倒是一个个就像是小禾苗一样,个顶个儿的茁壮成长,从小孩子变成了小少年小少女, 想不承认时光飞逝都不行。

王一城今年也都三十三了,要说结婚早的优点。你看, 谁能想到, 他家小孩儿都已经初二了, 宝丫今年十四岁啦。

不过这个年月,他这么大岁数有十四岁的女儿, 也是很正常的。村里人还有不少比王一城结婚还早。毕竟, 时代不一样。不过比他晚的也很多。

村里结婚晚的, 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大多数都是知青。

城里是比农村结婚能晚一些的, 他们农村不少都不太读书, 大了一些就赶紧相看, 自然结婚早。可是城里就不同了。不过七年过去, 他们村子的变化倒是不算大。

王一城倒是依旧隔三差五的回村子里看热闹, 倒是宝丫他们已经不在村里上学了,宝丫今年读初二, 在公社初中念书,她一起升学到初中的,还有很多小学同学。

也是从他们这一茬儿小孩儿开始,学校招生比以前多了。辍学率也降低了。

当然,这个功劳主要要归功给各个工厂,特别是汽修二厂,因为招工有要求学历,所以大家还是乐意给孩子多谋一个出路的,学习就是了。

倒不是他们这一茬儿老师会做动员,而是这几年招工,越发的看中学历,但凡是家里条件还可以的,都会努力让孩子学一学。多少也是个出路。

像是老王家,宝丫有很多哥哥姐姐,绍文绍武大丫他们,他们考上了高中,现在仍在读书,他家算是读书最多的人家了。别看老王家工人多,看起来条件挺好。但其实这些年村里人也有盘算,大概也看得出来。王家在村里只能算是中等偏上,算不得条件最好的人家,主要就是,他家劳动力少,而且孩子们都在读书。

一般人家孩子初中就能帮家里干活儿了,但是他家还在念书呢。

像是绍文绍武,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都在读书,这可是实打实的劳动力。虽说他们也帮着家里干活儿,但是那怎么比得上整天上工的人呢。

关于念书这件事儿吧,有人觉得合适,有人觉得不合适。

反正村里说啥的都有,但是因为本地还是比较重视读书,所以男娃儿读书倒是没人说啥,只有女娃儿,背地里多少有点嘀嘀咕咕,嗯,有人说田巧花烧的慌。

说真的,初中毕业的时候,田巧花也有点犹豫要不要让孩子们继续读下去,她算是村里最开明的老太太之一了,但是她这个年月出来的老太太,见识总归是有限的,所以她其实也是犹豫的。

不过田巧花的优点就是,她这人并不独断独行,他们家可是为此开了一个全家会议,全家大小,就连最小的绍杰都参加了。小学生绍杰激动的搓手。

没想到,他也有掺和家里大事儿的时候。

这次家里开会,为的就是读书,孩子们自然是想读书的,可是也都知道读书多费钱,这不光花钱,还牵扯了一个劳动力。这一进一出可是两手儿了。

很多人不想家里孩子上学不仅仅是要交学费,也是因为还少了一个劳动力。

其实王一城已经单独分出去了,按理说,他参不参加这各家家庭会议都可以,但是作为家里一份子,王一城还是参加了,并且观点鲜明,他是很明确的,该读书。

他虽然算是一个很自私的人,但是几个小孩儿都整天“小叔小叔”的,像是大丫二丫还有绍文绍武他们更是帮他干了不少活儿。王一城可不是没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