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刷好感(第3/4页)

不过很明显,批奏折的速度加快了很多。

李月辰依旧每天早上起来练练瑜伽,或者读读书,练练字,下午的时候打打套路,锻炼身体。

偶尔去师父刘仁轨的家中让他纠正一下有没有哪里练错,隔三差五的去荣国夫人家中陪老人聊聊天。

黄昏之后基本都是跟两位姐姐打闹一会儿,晚上互相聊聊天,然后早早睡觉。

这天闲来无事,过来找二哥李贤玩,一进门就看到他又拉着老三在斗鸡。

不过现在并不在发情期,两只大公鸡明显不在状态,跟打假赛敷衍似的偶尔互相碰一下。

李贤有点无聊,看到李月辰来了,一路小跑过来:“小妹要不要也来玩?”

李月辰摇摇头,来到两只大公鸡旁边蹲下看了一会儿,擦了擦口水:“也不知味道如何。”

旁边的李贤一脸震惊,原本以为她蹲着看是对斗鸡有兴趣,没想到居然是想吃。

……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之间就来到了三月。

晚上,李月辰照例来看看夫妻俩,李治问道:“辰儿,再过两日便是惊蛰,明日春耕大典,你跟弘儿一起陪我去如何啊?”

“好!”李月辰点头答应一声。

春耕说起来也算是个唐朝的法定节日,但是因为各个地方气候不一样,所以没办法完全统一。

唐朝皇帝每年春耕的时候都要去城外的村子田间读骈文,然后亲自赶着牛操作一下,算是起个带头表率的作用。

严格来说这也算是个比较大的节日了,到时候不光皇帝,文武百官也都要去,算是比较隆重的活动。

……

第二天李月辰一大早就起来了,随便吃了点东西就来到外面等着。

皇帝出宫阵仗很大,也很麻烦,光是仪仗队就有百十号人,再加上随行的各个军队以及文武大臣,基本在千人以上。

每年春耕大典举办的地方都不一样,不过基本就是长安城外的各个农田。

乘坐车辇出了长安城,来到活动举办地点的时候,就看到这里已经临时搭建了一个长宽十米有余的台子。

台子周围已经被禁军包围起来,文武大臣分列两侧,还有一头脑袋系着大红花的老黄牛。

李月辰就跟太子李弘一起站在文武百官的最前面,看着李治和武则天俩人在台子上读着那可能自己晦涩的骈文。

总之大概意思就是希望保佑丰收之类的,念完之后一阵敲锣打鼓,旁边有人给黄牛套上犁,李治和武则天亲自下地赶着牛开始干活儿。

不过旁边的李月辰却一脸疑惑的挑着眉毛。

这啥玩意儿?不是说唐朝已经发明了曲辕犁了吗?怎么还是用的这种直犁?

曲辕犁直到一千多年之后的很多地方都还在使用,李月辰不但知道,还亲自操作过。

当时那个老农说这东西唐朝时期就有了,他还感叹能用一千多年也是厉害。

不过仔细想想,唐朝毕竟好几百年的王朝,说不定是后期才发明呢?

想到这里,李月辰突然一笑,得,又是个刷好感的机会!

春耕大典结束之后,回到了皇宫的李月辰马上找来了纸笔,开始画设计图。

这玩意儿亲自操作过,熟悉的很,仔细想了想,来来回回画了几次之后就搞定了。

画完之后已经是黄昏了,李月辰没有着急,而是等到第二天起来才带着福公公来到了匠作监。

跟监丞打了个招呼之后,找来了木匠,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图纸把曲辕犁做出来。

这玩意儿构造非常简单,对于这里的木匠来说基本就是小菜一碟。

随后又让铁匠去打犁铲,吩咐他们做好之后就赶紧通知自己。

虽然不知道这位小公主打算折腾什么东西,不过监丞还是马上吩咐下面的人开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