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

蚊帐还是烧破了!

贞观后来拿她外婆小镜台的红缎圆布补,拇指般大的红贡缎,是老人家事先铰好放着,若有头晖、患疼,将它摊药膏,贴双边发鬓。

这一来大人有证为据,直以为她是认真功课呢!除了心上欢喜,不免也要劝她身体重要,以后再来时,总不忘用旧日历纸包四、五钱切片的高丽参带来。

如此半个月下来,贞观因为常有忘记的时候,正经也没含它多少;参片她用个小玻璃罐装,一直到罐仔已满,送参的事仍未停止。

贞观想道:再这样积下去,有一天真可以开参行,做店卖药了。

才想到开参行,只见银城新婚的妻子走进来,贞观不消细看,也知道又是送参的。

然而这次不同的是,随着她人的出现,贞观同时闻到了一股奇香。

“阿嫂,人参给阿嬷吃吧!我这里还这么多!”

新娘子笑道:“我不敢拿回去,阿姑还是收下来好,不然老人家不放心,又要走一趟;若说前次的还剩存,更是要生气了!”

贞观说不过人家,只得收了;一面又问:“另外这一包是……?”

“阿姑猜猜看!”

贞观吸吸鼻子,一时却又说不出什么来。

“是新娘子洒香水?”

“乱讲!”

贞观只觉这香已浸渍了整个伸手仔,应该是很熟的一个名称,照说不必再想,即可脱口叫出的!

新娘子见她难住了,竟欲伸手去解开结。

贞观将伊拉住道:“不用看,这香味明明我知晓,是从小闻到大的!”

她同时在心里盘算着几个名字:沉香,不像,檀香,不尽是,麝香,也都不全是……

她难道会有藏香不成?

姑嫂两人相视而笑,贞观最后只得说:“到底是什么?简直急死人!”

新娘子只有揭谜底了,贞观见她将打叠好的一个红色小包裹,按着顺序解开,里面是——暗香色的一堆粉末,用水红玻璃纸包着。

贞观不能认,失声叹道:“这是什么?”

新娘子笑道:“是槐根末,混着各样香料,包——”

不等伊说完,贞观已接下道:“包馨香用的!原来端午节到了!”

大概连她的外祖母都不能清楚说出:这项风俗习惯在民间已经沿袭下来多久了,贞观甚至想:极可能高祖太爷公几百年前自闽南移迁来时,就这样了。

她是从六岁懂事起,每年到五月吃粽子前一天,即四处先去打听:那处左邻右舍,亲戚同族,谁家有新娶过门的媳妇,探知道了,便飞着两只小脚,跑去跟人家“讨馨香”;新娘子会捧着漆盒出来,笑嘻嘻的把一只只缝成猴仔,老虎,茄子,金瓜,阉鸡等形状的馨香,按人等分。

小时候,为了比谁讨的馨香较多,贞观常常是一家讨完又去一家,身上结彩得叮叮咚咚,有钮扣挂得没钮扣,一直到国小四年级,因为男生会笑她们,才不敢挂了,但还是照旧找新娘讨馨香,只差的藏放在书包或口袋里……

五、六年集下来,那一堆的端阳香袋,后来竟也是丢的丢,散的散,不知弄到哪个角落了;如今贞观只还留着一只黄老虎,一只紫茄仔:老虎才龙眼般大,用黄色府绸布扎做的,背面和脚的四处,各以墨笔划出斑纹;尤其双眼如点漆,还是只聪明老虎呢!

这样一只聪明老虎,还差些给银城他们偷去;是连男生看了都会爱,它通身上下的那种活意,也就只有看过了才能说。

茄子则是紫贡缎缝的;光说选这布料的心思,就好断定做的人有多灵巧。茄仔因为本身皮发亮光,普通紫颜色的布,还不能全像,不够传神,再看顶上的绿蒂,简直就是菜园里新摘的……

她特别珍惜的这一紫一黄,一向就收在母亲那只楠木箱笼里,这香味真的是从小闻到大的——贞观这一转思,遂又问新娘道:“阿嫂准备自己做馨香吗?要缝多少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