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技术保护(第3/4页)

你们汉洲人简直……太不礼貌了!

“几位大人,我等职责所在,并非在故意刁难外使,还请多多担待。”一名海关官员见麦克米伦子爵在数名送行的齐国外交官员陪同下走了过来,连忙拱手说道。

“就是这些书籍。”那名随从伸手指着被海关人员单列出来的十几本有关工业和农业说明和介绍的图书,小声地对麦克米伦子爵说道:“这些书完全就是我们从建业城的书店里公开购买的。而汉洲海关人员却说,这些书籍被列为他们国内敏感资料,禁止出境。”

这些被查扣的书籍主要有《天工开物》、《汉洲百科全书》、《农政全书》、《瘟疫论》、《本草纲目》、《世界地理概论》……等一些涉及工农医药地理之类。虽然,其中部分书籍在大明境内也是公开出版发行的,但在齐国,均被列为禁止出境的图书。

若是欧洲国家得到这些书籍,并将其翻译出版,然后加以借鉴参考,必将会提升他们目前的手工业和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对于技术保密,不论是齐国的官员,还是工厂里的匠人,经过齐王数十年的训导和告诫,还是比较警醒的。尤其是技术有可能外泄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更是防范甚严。要知道,我齐国就是凭借高出一筹的技术优势,才铸造了今日强大的国力,并威服四夷,称霸南洋。

别说这个向来被王上颇为忌惮的英国,就是与我齐国保持亲密关系的荷兰人,于国内的各种先进技术和工艺,还不照样对它进行严格封锁和保密。

英国特使麦克米伦子爵尽管对此进行了一番小小的抗议,但那些较为敏感的书籍,还是被齐国海关人员予以查扣。不过,作为补偿,陪同的齐国外交官员向英国人赠送了几件精美的仿明瓷器。

“汉洲人越是保密、越是严禁携带出境的技术资料和书籍,其经济价值就会越高。”麦克米伦子爵向首任驻齐国大使艾丹·沃特低声交代道:“亲爱的沃特,你在汉洲除了维系我们英格兰和齐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外,还要设法从这个国家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经过半个月的实地参观访问,我们英格兰的众多工场,不说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他们,就是在管理和生产方面,也是相差甚远。”

“我明白,麦克米伦勋爵。”艾丹·沃特点点头,他知道麦克米伦所说的“引进”这个词意味着什么,“我会在行使外交职权的同时,尽我最大努力,配合东印度公司驻汉洲的商务代表,从汉洲引进我们英格兰所需的各类工业产品,以及相应的生产制造技术。”

“其实,汉洲人只顾着防范工业生产技术和产品制造方法的泄露,却忽略了另外一种技术的保密。”麦克米伦子爵抬头望着远处建业城里工厂冒出的滚滚浓烟,幽幽地说道。

“嗯?”艾丹·沃特疑惑地看着麦克米伦。

“汉洲人的工厂管理制度和生产标准。”麦克米伦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你们没发现,他们的工厂与我们英格兰众多工坊有着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吗?不论是他们的织布厂,还是机械加工厂,仿佛是将整个工厂部署成了类似机械一样的整体,将机器和工人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每一名工人都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节奏来干活,分工非常明确,与我们英格兰那种家庭式手工作坊完全不同。”

在这个时代,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工厂,均为手工作坊或手工工场,所有的工人在一起干活的时候,基本上是各干各的,时间和劳动成果上拥有很大的自由度。

而齐国的工厂在建立之初,便将后世的科学的一些管理制度和生产方法结合工厂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稍为规范的工厂制度,它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制度和理念,但却极大地提升了工厂生产效率。